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喝油排毒”的伪科学,你信了吗

达州新报 2019-03-22 01:00 大字

最近,“喝油"成为一个热搜词汇。有主播因为“喝油 + 喝酒"而丧命;有明星说喝油排毒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等各种疾病;有人说喝油能减肥;有人说喝油能降血脂降血糖……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大口喝油、大碗吃油,对健康有好处。

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有不利影响

最近,《Gut》(肠道)这个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新发现,证明,吃太多的脂肪使肠道的有害菌群增加,有益菌群减少。在这项随机对照人类饮食干预研究中,研究者募集了217名18-35 岁的健康人。他们没有慢性疾病,也没有肥胖问题。这些志愿者按要求食用三类不同膳食,长达半年时间。然后,研究者采集他们的血液,测定和炎症反应有关的指标,收集他们的粪便, 对16S rRNA测序,分析其中的菌群状况。

试验期间,所有的食物和大部分饮料都是研究人员给提供的。这三种膳食的热量水平完全一致,膳食纤维摄入量也保持一 致,但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不一样。所谓营养素供能比,就是在一天所获得的卡路里(热量、能 量)当中,有多大份额是来自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

类型I,所谓脂肪供能比20%,碳水 66%,就是类似于改革开放之前贫困时代吃的,相当低脂的膳食。食物能量主要来自于粮食,烹调很大比例蒸煮凉拌,基本上菜里看不到油花,肉也不多。食物能量主要来自于粮食,烹调很大比例蒸煮凉拌,基本上菜里看不到油花,肉也不多。坚果花生瓜子类都很少,水 煮鱼、炸丸子、手撕面包、蛋挞、 油条、锅巴、薯片之类……就想也别想了。类型II, 脂肪供能比30%,碳水56%,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比例,比我国大部分居民目前 的饮食略清淡少油一点。有坚果,但数量要控制;有鱼肉,但不能经常用油炸油煎的方式。类型III,脂肪供能比40%,碳水46%,是目前中国很多富裕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 炒菜放油比较多,经常下馆子,经常吃油炸菜肴,经常吃烧饼油条,经常吃蛋糕饼干,都会提升脂肪供能比。

最新实验证明高脂饮食会 促进炎症反应

吃这三类膳食, 研究者发现,6个月之后,三组受试者的体重、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20%脂肪的低脂饮食组粪便菌群最为多样化。高脂肪饮食则降低了菌群的多样性。其次,菌群的数量比例发生了变化。高脂饮食增加了Alistipes 属和拟杆菌属, 减少了粪便杆菌属细菌;低脂饮食则增加了 Blautia 和粪便杆菌属的细菌。简单解释是,高脂饮食所增加的细菌,多是在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患者中容易比例上升的品种; 而它所减少的菌类,多是在糖尿病患者中容易缺乏的, 产生丁酸等有益成分,降低肠道炎症反应的菌群。第三个发现是,在40%脂肪饮食组的受试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显著低于另外两组。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大肠发酵所产生的丁酸有利于控制血脂,而且最近刚有研究发现,它有利于降 低糖尿病的风险。第四个发现是,在低脂饮食 组中,粪便中的甲酚和吲哚含量比较低,这些成分少了,说明距离各种慢性疾病比较远。

总之一句话,高脂饮食显然是会促进炎症反应的。这就意味着,那些容易长痘痘的人,容易发炎的人,应当避免吃过高脂肪的膳食。

过多的脂肪会引发肥胖和 各种慢性疾病

其实这个研究的结果也没什么太意外的。实际上中国人只要稍微回忆一下往事,都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粮食为主,吃不到多少油的时代,人们都很瘦,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之类的慢性疾病都很少,肠癌也很罕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唯一和收入水平同步增长的就是脂肪,而与此趋势同时, 肥胖和各种慢性疾病都增加了,除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减少之外(这些与营养不良和卫生条件差有一定关系), 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疾病也增加了。这个研究当中,虽然三组受试者脂肪占总热量的比例有差异,但是总热量、总膳食纤维摄入量都是严格保持一致的。

在实际生活当中,吃高脂肪的食物多了,难免就会带来更多的卡路里,更少的膳食纤维,那就更加不利于防肥、防病、防肠癌。总之,各位有理性的朋友,千万不要被明星、主播和推销各种油的人所蛊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还是非常靠谱的。炒菜油是可以用的,但一定要限量,炒菜不能“汪"着油,油炸食品不能放开了吃。牛排、肥羊片、五花肉之类高脂肪的肉类不是不能吃,但是也只能偶尔,更不能天天乐此不疲。(青年)

新闻推荐

郑俊英接受拘留前嫌疑人审问 现场向记者阅读道歉文谢罪

郑俊英接受拘留前嫌疑人审问现场向记者阅读道歉文谢罪,3月21日,郑俊英抵达首尔中广地方法院接受拘留前嫌疑人审问。他向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