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青少年睡眠严重不足”背后原因何在? 话题榜

济宁晚报 2019-03-20 10:01 大字

■本报评论员 陈曦

在“3·21”世界睡眠日到来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通过对6至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大数据调查显示,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62.9%,其中,13至17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81.2%。据悉,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67.3%),其次是3C产品(27.1%),而噪音、声、光等睡眠环境以及家长的睡眠习惯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早在十年前,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指出,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而去年底,由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即“减负三十条”),再一次明确了对学生睡眠时间的要求,提出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按时作息,不熬夜。

令人遗憾的是,青少年的睡眠并没有因为指导纲要、减负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课业压力依然大到让多数学生无法准时准点、保质保量的安然入睡;尤其对于初高中生而言,睡眠不足8小时的孩子竟占到了八成以上。众所周知,睡眠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没有充足、高质的睡眠,学习效率必然受影响,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又必然催生熬夜加班加点学习,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圈。

在许多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十分有限且分布失衡,学生要想考一个好高中,继而考一个好大学,就必须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好成绩虽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好成绩却是万万不能的,那是名校的敲门砖和通行证。除了学业压力之外,3C数码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是“谋杀”青少年睡眠时间的“凶手”之一。手机也好,电脑也罢,抑或是平板的异军突起,给孩子打开的是一扇通往五光十色互联网世界的大门,白天没有时间玩,有的孩子在睡前就想放松一下,却不知不觉沉迷于网游、直播、社交媒体而不能自拔,半夜三更仍玩得乐此不彼,严重影响到了第二天正常的学习生活。很显然,父母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父母本身就是“手机控”,自己都有不小的网瘾,无形中带了个坏头;而对孩子使用3C产品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又何尝不是一种家庭教育失控的表现?

保障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于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事实上,若想让减负令发挥出最大功效,还是得从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指标,健全教育监督机制等方面出发,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尽可能营造更公平的教育环境。而对于家长而言,既别打着“为你好”的名义,给孩子本就沉重的学业继续加负,以缓解自己的教育焦虑;也别采取消极“放养”的姿态,对孩子过度使用3C产品等不良习惯不闻不问。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即便是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贯彻减负令,学校又要求老师快乐教学、少布置作业,可是许多家长依然会受制于“教育焦虑症”,在课下给孩子安排重点科目的补习,生怕孩子落于人后,没有一个好的前程。结果就是,青少年作息不规律,睡眠时间被过度压缩,长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新闻推荐

鼓励使人进步

□毛秋更上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的学习成绩是非常差的。一次期末考试,我考了倒数第一,同学小伟考了倒数第二。家长会上,老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