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记忆中的“的确良”

老年生活报 2019-03-20 09:30 大字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记得那时,我们衣服大多是粗布棉质印染品,多是黑白色。棉布虽然吸汗、柔软、穿着舒服,但易皱易破损,不耐穿。再加上衣服少,使用频率高,一件新衣服,一个夏天肩膀、膝盖、屁股就磨烂了。没办法,只得重新缝补起来再穿。

后来有了一种叫“的确良”是合成纤维,因其挺阔、耐穿,且免烫,人穿起来时尚,显得非常精神。虽然当时价格比棉布价格高几倍,但只要商店一有货,立马就被抢购一空,掀起一阵“的确良”热潮。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上初中二年级。春天,母亲给我买了两只兔子,让我好好养着,等卖了钱,也做个的确良褂子。于是,我像是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一样,放学就打草,专找兔子爱吃的槐叶、芙子苗等,秋后,两只兔子很争气,都长到了六七斤,卖掉后,母亲兑换成布票,到供销社布店扯上几尺 “的确良”布料,找裁缝店做了件天蓝色“的确良”褂子。当然平时是舍不得穿的,只有在走亲戚、参加集体活动时,才应时穿一下。回到家,立马脱下来洗一洗,干了,又叠叠收藏起来。就这样,这件“的确良”褂子,我整整穿了五年。

后来,各种颜色“的确良”纷纷面世。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几乎每位中国人都以穿“的确良”为美,一时成为社会主色调,满街“白色”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更好的布料混纺、呢料也相继出现。新颖、时尚、潮流的布料,渐渐取代了 “的确良”衣服,成为人们新宠。

如今 “的确良”成为了历史,淡出人们视野,各种布料应有尽有,吃穿不再是中国人的恐惧,但“的确良”这一时代的印记,客观地反映出中国人在穿戴方面发生的从商品匮缺到商品丰盛的沧桑巨变。

新闻推荐

老板填埋掉坑工人致死 法院判15年 法院认定犯故意杀人罪,且不构成自首,但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可从轻处罚;判决书引发法律专家热议

2019年2月27日,图为薛泰生前房间,他平时看的报刊书籍被归置在房间一角。2019年2月24日,张立与妻子曾在辽中租下的收购废品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