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灼灼喻明艳 汪翔

青岛晚报 2019-03-09 07:01 大字

桃花娇艳、柔美的自然属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富有生机活力的青春女子。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来,桃花就被人们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清代姚际恒的《诗经通论》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

曹植有《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南方佳人面容像桃花一样明艳,像李花一样清丽。李白的《长干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王建的《春来曲》,“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诗人以桃花喻美女的描写,再现了少女青春焕发、容颜红润的年轻貌美的形象。唐代陈子良的《新成安乐宫》“柳叶来眉上,桃花落脸红”,李中的《春闺辞》“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无不是美人如花,面容白里透红,因此人们常用面若桃花形容女子的美丽。

桃花也是爱情的象征。桃花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桃花常用来比喻爱情,寄托情感,表达铭心刻骨的相思。南朝徐悱的“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由眼前鲜艳的桃花,联想到妻子脸上的胭脂和香粉,表达对远方妻子浓烈的思念之情。唐代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堪称是以桃花歌颂爱情的千古绝唱。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诗中则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形象,堕入情网的她有幸福,也有忧愁。满山的桃花鲜艳夺目,但终究会凋谢,情郎的心就像桃花一样短暂而易凋零。

桃花甚至象征隐逸的情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了一个民生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无忧无虑、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其心神驰往。因此,桃花便经常和诗人的隐逸情怀联系在一起,用以抒发诗人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

唐代书法家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描绘了春日桃花溪畔,野烟隐约可见,桃花争奇斗艳的自然景象,景物描写与《桃花源记》的故事融为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新闻推荐

国务院扶贫办:对借扶贫敛财、违法乱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孙奕侯雪静)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说,对于打着扶贫旗号敛财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