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消费维权难主要有哪些表现?原因何在?如何帮助消费者更好维护合法权益?记者就此采访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 明确责任堵漏洞 细化监管治顽疾 对话人:省人大代表 李
■ 本报记者 范孝东
记者:您认为保健品消费维权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出现维权难的原因有哪些?
李艳秋:很多消费者遭遇保健品销售诈骗,被大量骗取钱物之后,不知道该到哪个部门维权,而保健品销售者通常采用流窜性销售,提高了消费者维权成本,增加维权难度;保健品推销者多采取现场推销方式,在推销过程中,夸大保健品效果,搞虚假宣传,事后相关部门想要锁定其违规违法的证据很困难;现实中购买保健品的消费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往往不觉得被骗,甚至会阻挠子女进行维权,不愿意出面作证,同样给相关部门取证带来难题。
胡茵:保健品维权难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企业(保健品的经营者,其中包括生产方、销售方和中间渠道商)信奉利益至上的原则,无视社会责任,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这是造成保健品消费维权难的首要原因。二是多头管理力所难及。保健品的市场监管存在着工商、卫生、食药监、公安等多头管理的情况,明确管理责任不太容易。三是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意识不足,轻信各种宣传,包括各种“免费”活动或其它营销套路等,有的不对经营方、保健品做更多了解就直接购买,有的完全按照经营者的建议,不切合自身实际需求大量购入,未听取真正医生、专家的合理意见,且不及时索取购买凭证票据等,或保留其它相关证据,例如宣传材料、交易记录等等,为日后维权留下隐患。
记者:当前保健品市场乱象多发,消费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李艳秋:首先,消费者要提高自身警惕性,多学习一些医疗保健方面的常识,有病要及时去医院治病,多与医生交流病情,有问题多咨询专业医生,提升辨别能力。其次,保健品受骗群体多是老人,建议儿女们多关心父母的老年生活,打破交流隔阂。很多诈骗者就是通过给老人送温暖、套近乎,一步步骗取钱财,而子女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聊天交流,便能早些发现问题。最后,一旦发现受骗,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案,保留通信记录、转账或汇款记录等必要证据,为维权做好准备。
胡茵:要理性对待保健品,不要轻信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等以防治疾病为噱头的夸大、虚假宣传行为。远离那些所谓的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组织旅游、分时养生度假以及会议营销等各类保健养生宣传、经营行为。同时,消费者不仅要做到掌握起码的辨识商品真伪的能力,而且还应当掌握基本消费维权知识,购买保健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要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购买,主动索要发票,保存在线交易记录等必要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积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保健品质量安全有质疑,或发现有虚假宣传食品和保健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可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您认为有关部门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李艳秋: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既需要多部门联合出动,又需要各部门明确责任,强化担当。要强化执法和监督力度,普通的协调退款或罚款起不了震慑作用,很容易让诈骗者死灰复燃。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保健品“坑老”行为的处罚,并对相关处罚案例进行宣传报道,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保健品销售环节的管理,对辖区内召开的所谓养生讲座,通过登记备案的方式进行监督,或采取暗访的方式,进行现场取证。可以通过设置虚假宣传举报奖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监督中。最后,不少老人之所以相信保健品的“疗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学知识缺乏。建议卫健部门联合辖区内医院,定期开展专业的医学知识讲座,真正送医上门,避免老人被“伪保健”所欺骗。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刘笑笑通讯员孙飞卢毅人民海军的队伍里,从来不乏女性的身影。女舰员、女陆战队员、女卫勤……她们横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