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班站,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设备” 戈壁雪莲别样美
为管理30多口油井,“雪莲号”的姐妹们要翻越几座沙丘。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西北油田,有个被胡杨和红柳环绕的6-2计转站。这个由清一色采油女工组成的小站,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雪莲号”,曾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和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
自2003年建站以来,女工们日夜守护着30口油气生产井,至今已安全生产5000余天,累计接转原油900多万吨,创造效益100多亿元。
这么整洁那么辛苦
在“雪莲号”计转站大门左侧,盛开着一朵栩栩如生的“迎客雪莲”,它是女工们就地取材,用戈壁石搭就的。
每个走进计转站的来访者都会很惊讶:身居风尘肆虐的戈壁大漠,历经十五载风吹雨打,小站却整洁如新。逃生图、流程走向等7个展板整齐排列在过道两侧;灭火器材一字排列在罐区安全堤坝外侧,喷嘴、检查卡片朝向一致;装置区干净明亮,纵横交错的管网一尘不染,统一用红色贴纸、黑色箭头标示,流程走向一目了然;室内外阀组、管网整齐划一……
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刚才还一尘不染的管线、设备顿时变得灰头土脸。女工牛红改擦了擦满是沙尘的脸,戴上防护口罩,手拿抹布,俯身埋头认真地擦拭设备。
“出门一身土,吃饭满嘴沙”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计转站里大大小小阀门、仪表几百个,管线几千米。她们除了维持正常生产运行之外,还要不间断地清洗擦拭、维护设备,保养工作量非常大。
“这些阀门长期受硫化氢腐蚀和风沙影响,开关都难,可我们必须保证每个阀门无死角地保养到位。如果不及时将沙尘清除,还容易出现电器设备短路、闸阀开关失灵,影响上产。”2月22日,牛红改边擦设备边说。
原油中含有硫化氢,只要到现场,开关闸门、清洁设备、生产巡检、施工监护,都得背着呼吸器,干活真不是件轻松事。
瘦小的秦莉,戴起八九公斤重的呼吸器,开始了一小时一次的巡检。巡检的最后一项是检查油罐,要爬到8.6米高的罐顶看液位、抄数据、扳阀门……一圈下来,秦莉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她还记得,入疆的时候正值夏天,脸上被晒得脱了几层皮,脱下衣服,呼吸器的样子印在了背上。
“不到死亡之海,真不知道石油人有多苦。”秦莉说,除了要经受风沙的洗礼,还要在夏季四五十摄氏度高温、冬季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工作,加上严苛的规章制度、魔鬼式的训练,刚来的时候真快崩溃了,好在自己适应能力强。自从2006年来到这里,她已成为在小站坚守时间最长的女工。
细微处见功力
“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班站,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设备”——这是“雪莲号”六姐妹的承诺,她们把贤惠女性特有的细致、勤俭等特点运用到工作中。
为彻底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她们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在生产现场收集1000余个相关数据,进行多次试验,摸索出管线穿孔、刺漏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有效缩减了管线穿孔的反应时间,每年能为管线穿孔提出有效警示50次,减少污染治理费用60多万元。
她们摸索出“看摸听闻测”的巡检秘诀,编制“设备操作歌”,采用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的“五定”管理法对设备全程“贴心呵护”,实现了设备管理完好率100%、点检率100%、超标运行率0、事故率0这四个目标,机泵维护费大幅降低,成为全厂26座站库竞相取经的标杆站。
每月保养站内近百个阀门是女工最辛苦的工作之一。她们反复琢磨,如果在狭小空间不拆手轮、让润滑脂送到最顶端,就可以省时省力还省费用。一天,一个女工发烧输液,陪护的女工灵光一现:“我们可以用针管注射润滑脂,这样既均匀又能全方位保养。”就这样,“给阀门打针”的保养法诞生了,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润滑油成本,仅闸门保养一项每年就可节约2万余元。它还及时挽救了一批打入“冷宫”的阀门,让它们重新上岗。
紧接着,通过不断试验改进,女工们推出了“一指禅开关法”,解决了开关阀门老大难问题,现在一个手指就能开关,阀门在她们手里仿佛跳起了轻快的舞蹈。
抠是女性会过日子的象征,也是“雪莲号”女工成本管理的一大特点。她们的口号是“没有最抠,只有更抠”,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抠”效益,在耗水、耗电、耗材等方面保持全厂最低成本。她们将一块用来擦拭设备的大布撕成10小块,反复清洗使用,每人每月可“抠”回两块大布。
“女汉子”的柔情
在很多人眼里,身着红工衣的石油女工是“女汉子”当中的“女汉子”。其实,她们也不乏柔情。
她们也爱美。为了安全生产,只能把长发盘起藏在工帽里,一年四季都穿着工装。但每次休假回来都会带上几大包面膜,修复一下被风沙、紫外线“虐待”的皮肤。
秦莉进疆12年,有7年春节在岗位上过。说起现已上大二的女儿,秦莉觉得“她长得特别快,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在她到新疆那年,腊月二十九,秦莉让女儿随小姨去买过年穿的衣服,可她一个劲地哭,就是不去,在电话里冲着她大喊:“我不要衣服,我要妈妈!”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说起3岁多的儿子认错爸爸的事,高伟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今年暑假,儿子和外公一起来油田看望在这里工作的爸爸妈妈。来的那天,在职工食堂里吃饭,儿子硬是把一个叔叔当成了爸爸。在儿子眼里,父亲既熟悉又陌生,既亲近又遥远。
每一个工作在这里的母亲都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的故事,这也是她们不能触碰的软肋。
春去秋来,寒暑交替。“雪莲号”先后有28名女工值守,她们年复一年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大漠雪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兰楠徐毓蔚)昨(6)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省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省妇联、省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