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铁岭有个“四点课堂” 185位老师免费给留守儿童上课
其实王丽原本可以让自己的社区工作清闲很多,按点上班,准点下班,但是她主动提出在社区开设“四点课堂”,将放学无处可去的孩子们都聚拢到社区里,为孩子们打造了免费的托管班。
作为铁岭县幸福湾社区书记,最初王丽是从工作角度想创建一个社区特色品牌,但是随着这个四点课堂的成立与壮大,参与的志愿者从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85人;随着孩子们渐渐把她们当成了“老师”、“妈妈”、“好朋友”,这个课堂变成了她以及他们一群人的一个理想和阵地。“四点课堂”组织孩子以及家长参观铁岭雷锋纪念馆。 社区供图
看见孩子独自坐家门口写作业,她心疼了
新学期开始了,幸福湾社区“四点课堂”迎来了它的第三个年头,王丽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有一天晚上五点多钟,我走在小区里,看见一个孩子自己坐楼道门口的台阶上,作业本放在腿上做作业,我问他怎么不回家呢,孩子说爸爸、妈妈都没下班。”这个场景让王丽心里一酸。
当时,恰好街道提出每个社区都要创建特色品牌,王丽当即决定根据自己社区特殊情况开办课后托管班,接管社区内放学后无处可去的学生。
但是这个“四点课堂”开办之初家长们并不买账,只收到四名学生。孩子少,并没有让王丽关闭课堂,相反她布置工作人员要更加认真。“我们是2016年6月开班,当时夏天雨水比较大,记得有一次到了放学时间,天空阴云密布马上就要下大雨,我接到孩子回来时,孩子没湿,我全身上下都湿透了。”王丽用自己的真诚付出感动了家长。
有一次,工作人员大冬天去接孩子,事先不知道孩子值日,所以只能在外面等着,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见到孩子时腿都冻僵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让家长对她们越来越放心,主动送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度教室出现了坐不下的情况。
她们被留守儿童当成最好的朋友
“四点课堂”成立以来,王丽带领社区5位工作人员渐渐将课堂壮大。
“陈智慧是个11岁男孩,刚来时性格非常孤僻,还不爱说话”,王丽经常在班里举行活动,用小礼物奖励和鼓励积极参加的孩子,智慧多次被王丽表扬,并得到鼓励,渐渐的他不在害怕说话,不再害怕参加活动,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的男孩。
到了2018年,幸福湾社区的“四点课堂”已经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阵地,王丽一直在琢磨,如何让这个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和有价值。
铁岭是雷锋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王丽决定带着孩子以及家长们去参观铁岭雷锋纪念馆,让雷锋精神从小根植到孩子们心里,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
端午节,王丽买来做粽子的材料,在“社区四点”课堂教孩子们包粽子,讲吃粽子的故事。包完粽子又领着孩子们将煮熟的粽子给社区内一些老人送去。
中秋节,阖家团圆吃月饼,“四点课堂”又买来食材,教孩子们学习做月饼。孩子们看着自己做出来的月饼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包好拿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
“孩子们自从上了“四点课堂”懂事很多,以前我下班回到家,孩子都不知道和我说话,现在他主动说话,有时候还帮老人把晚饭做好。”家长陈敏说,真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对孩子们能如此用心。
185名志愿者主动到“四点课堂”服务
每周五是“四点课堂”上特色课的日子,这一天由一位学雷锋志愿者老师专程来给孩子们上一堂特色课,可能是音乐课,可能是口才课,可能是绘画课,也可能是一堂彩泥手工课。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天。
“学雷锋志愿者是轮流来上课,每周一个人,有的志愿者排不上课还挺着急呢。”王丽说,目前参加“四点课堂”的志愿者已经达到了185人,这些志愿者有老师,有大学生、有公务员,有学生家长。
所有这些志愿者都是自愿主动报名参与服务的。“听说你们社区给孩子上课,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我就在这附近学校教课,我能教孩子们音乐。”林世崧是铁岭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住处离幸福湾社区不远,他是最早主动加入服务的志愿者。此后,林世崧没课的时候经常会去“四点课堂”教孩子们唱歌。
“四点课堂”在铁岭传开后,很多人主动找过来报名服务。陈曦是一名电视台主持人,在一次活动上结识“四点课堂”的孩子们后,她要求定期为孩子们上口才课,教孩子朗诵、讲故事、发音练习等等。
““四点课堂”最初是社区的品牌项目,现在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阵地,希望这里给留守儿童们留下幸福的回忆。”王丽说。
居民喊她“大院管家”,11年手机24小时开机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道雨坛社区书记董培玉。受访者供图
“我要把社区建设成大家的家,让居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这是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道雨坛社区书记董培玉在当选社区书记当天的一个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她常年24小时开机,被居民称为“大院大管家”。
3月1日,星期五,董培玉刚到社区,两名居民就找了过来,“书记,我家下水管漏了,万一把别人家冲了怎么办,我岁数大了,你帮我弄弄。”
这只是董培玉一天工作的开始,她每天都是在各种琐事、家长里短中帮助居民解决一件又一件难题。
承诺说出去了,她就要为社区居民切切实实地做一些实事。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了解居民。她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挨家挨户走访居民,翻看户籍卡。走访一遍后,她发现社区内居住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名人。她就在想:“如果把这些名人请出山,让他们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岂不是更好?” 《曲艺大观园》《百姓故事汇》《百姓喜乐汇》等项目应运而生。这些题材均由社区中的好人好事改编而来,随着参演人数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好。
短短一年时间,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2008年,董培玉又在社区成立了雨坛社区志愿者团队,当时仅仅55人,这也成了雨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开始。目前,雨坛志愿者团队已经发展到1510人,这些志愿者大部分都是社区居民,“有什么事,大家都会互相帮忙,甚至一些事还没等找到我,居民之间就已经互相解决完了。”
董培玉根据自己社区情况,把学雷锋活动做到实处,根据党员数量和楼宇分布情况、优化学雷锋小组设置,通过构建“社区学雷锋团队——庭院学雷锋小队——楼宇学雷锋小组——学雷锋志愿者”的组织架构,使学雷锋团队能够覆盖千家万户。
怕居民有事找不到她,董培玉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还有一些孤寡老人都有我电话,他们无论多晚有事儿都会给我打电话,我怕万一关机,他们联系不上我,出事怎么办,所以就常年24小时开机。”对于这事,董培玉已经变成了习惯。
(原标题:《【辽宁志愿者】她有个“四点课堂”,185名位老师免费给留守儿童上课》)
新闻推荐
当清脆的鸟鸣从时光的枝头滑落,啼亮了春天。我看见风提着她绿色的百褶裙,轻轻地走进了三月翠绿的掌声中,风筝拽着大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