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陕北过大年的风俗 谷培生

陕西科技报 2019-03-05 10:19 大字

盛世看年节,年节看民风。虚度六十三春,走遍南北西东,我觉得最有韵味的春节,是陕北过大年。

陕北人把过春节叫“过年”。为了区别阳历年(元旦),过春节称作“过大年”。我国宋代后把“年”改在正月初一,但还叫“春节”。考究起来,陕北人“过年”一词,通俗、直观、明了,如“陕北的婆姨陕北的汉”。

陕北人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开始,到正月二十三迎灶神结束,历时一个月。可分为年前、更岁、正月三个阶段。

年前准备,繁忙有序。打扫卫生。准备吃喝:买烧酒、啤酒、饮料。杀猪、宰羊、剁鸡、洗鱼、做豆腐、生豆芽、做米酒、酿清酒、蒸白面馍馍、蒸黄米馍馍、炸油糕、炸油馍馍等。喜庆准备:买大炮、小炮、花炮;剪窗花、炕围花(画);买灯笼、年画、门神,写对联。筹备社火,即排练秧歌等。

陕北过大年,除门窗上贴对联外,青龙(石碾子)、白虎(石磨)、灶神、土地神、水神、仓窑、牲畜圈、寺庙都贴。“抬头见喜”“出门见喜”以及体现去世老人的黄纸、绿纸、紫色纸对联,极具特色。

更岁交子,团圆温馨。大年夜,即除夕、月尽,小月二十九,大月三十。全家人,即使是分家门另家户的儿子,只要父母在,就都到老人住的家里一起吃年夜饭。饭后,长辈给不满十三虚岁的娃娃压岁钱,娃娃长劲长精神。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明亮。年轻人熬夜(守岁)。现在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时,只能玩耍、喝酒、拉话。

过年放炮是有时间讲究的,一是月尽吃团圆饭前,二是初一大清早。热闹中不失文明。

初一大清早放的叫“开门炮”,要尽量早一点,争取亮一些。“开门炮”后,家里拜年,祝老人“康健”,问孩子“青生”。初一早上吃饺子,馅里包小柴棍、小硬币,博“钱”“财”之吉。

陕北人正月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走访亲友,有“初一拜家亲,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亲朋”之说。初七过小年,十五闹元宵。亲情友情,大爱真爱。

正月活动,红火热闹。正月里,男婚女嫁喜事多,新婚夫妇拜年,新媳妇回娘家。大秧歌、信天游、沿门子、转九曲、跳火堆、做道场……民歌嘹亮悠长,腰鼓神采飞扬,剪纸内容丰富,农民画寓意深刻。陕北正月天,古韵今风,诗情画意,高潮迭起。

陕北的年,体现了民族性、多元性、社会性、大众性、娱乐性。如江河奔腾,源远流长;如米酒飘香,醉人心脾;如红日东升,绚丽多彩,灿烂辉煌。品味陕北年,含英咀华,格物致知,其乐无穷。

长城雪,海上月,陕北年。陕北过大年,人生无缺憾!

新闻推荐

实干是最好的语言

□李洪兴翻开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记录本,写得满满当当。“事不在大,在于实。”他表示,做好履职工作,就要将参政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