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养老钱被“精准围猎”如何破解?

烟台晚报 2019-03-03 10:37 大字

罗琪绘图邓海建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这让收入条件一般的老人陷入养老恐慌,迫切寻求养老保障。而老年人普遍对集资诈骗认识不足,当一些机构打着“养老”名义,采取欺骗诱导、虚假违规宣传等方式,诱骗其将养老钱投入所谓的高额回报项目后,不少老年人最终血本无归。(3月2日搜狐网)

从“养儿防老”到“存钱养老”,这是一个时代的更迭。在基本养老保障不断升级又压力山大的今天,更多人恐怕还是信奉“手里有钱、心里不慌”的老理。不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超过95.5%的调查对象目前或计划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养老投资理财,30.3%的调查对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且部分人受骗金额较高。换句话说,在老龄化走向“深度”的时候,围猎老人养老钱的伎俩也变得更为“精准”。

有搞“艺术品投资”的,有玩“保健品直销”的,还有在落地项目上秀“养老庄园”的……套路大概就是两个:要么“以情动人”,无孔不入地在社区、银行、超市、菜市场、公园等地精准锁定老年客户;要么“以政策唬人”,上至国家战略、下至招商引资,低投入高回报,既能游山玩水,还能回馈社会。当然,传统的电信诈骗也没闲着,《中国反通讯网络诈骗报告》显示,老人正成为通讯网络诈骗受损金额最大的群体,其中56岁至60岁的老人平均受骗金额最高,人均超过4000元。面对这些防不胜防的套路和骗局,老年人只能“吃一堑长一智”吗?法律的惩罚毕竟有滞后性,骗子给老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弥补,事后救济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真正“亡羊补牢”。

养老钱被“精准围猎”究竟如何破解?一是靠职能部门提醒,让更多问题晒在阳光底下;二是靠防骗素养的提升,以案说法、以理服人,这样的信息多了,老年人也会眼明心亮很多。

当然,对于遍地开花又鱼龙混杂的所谓“老年项目”,地方招商引资部门也不能“饥不择食”。“涉老”项目如果当真弄成了非法集资的大忽悠,公共财政显然难辞兜底的责任。总之,老年人的养老钱被“精准围猎”,千万别是止步于“友情提醒”。

新闻推荐

法官支招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别逞强别隐忍 多关爱

面对校园暴力,别逞强法制日报3月3日报道,16岁的小南是班里叱咤风云的足球队长,同龄的小北则在班里担任班长。一天体育课,班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