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盛开的桃花
春风第一枝。(王东摄)□马尚平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最早盛开的花当数桃花。春风吹拂,山坡上,农家房前屋后,桃树的枝头挂着红艳艳的花朵,远远望去灿如云霞,美如少女。桃花艳丽缤纷,楚楚动人,亮人眼球,文人墨客踏春赏桃花,尽情享受着桃花抚摸的幸福。在历代诗人眼中,鲜艳的桃花是整个春天的象征,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最早出现赞美桃花的诗是《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场春雨,几天春风,山坡上桃树的枝头挂上了红艳艳的花朵,可谓春风第一枝花;不过几天,漫山遍野尽是彤红和粉红。桃花开得热烈,开得奔放,开得妖艳,把赏花人心情也点缀得热情奔放。诗人常以桃花比喻女子美好的容貌,看着娇艳的花朵,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闺中待嫁的窈窕淑女,艳如桃花,美丽动人。
于是,唐朝节度使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叙事诗,说的是有一位书生在清明节那天去郊外踏青,在一家农舍前遇到一位美貌少女,其脸庞被盛开的桃花映照得格外娇美。第二年清明节,书生又来到农舍,桃花依然开得鲜艳,却没有见到那个美貌的少女,因此惆怅万分,便产生了此诗。但时光悠悠,这颗桃树已经修炼了千年,虽然没有产生爱情故事,却是艳遇的发端。而名不见经传的节度使业余创作出的这首“人面桃花”诗,却成了桃花的名片,永远刻在了桃树的枝头。
唐朝的李白也是写桃花诗的高手,他有不少写桃花的诗,其中《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道:“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在山溪潺潺声中传来了狗叫声,桃花带着新的雨露,显得格外娇艳妩媚。而他《赠汪伦》那首传唱千年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传承的是一段佳话,这个故事从桃花深处踏歌而来,永远盛开在桃花的枝头。
农村人喜欢种桃树,农舍的前后遍植桃树,故于谦《村舍桃花》云:“筚门蓬户两三家,露出绯桃半树花。”而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更是指出了种桃的目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乡村的泥土是朴实的,乡下人也是实在的,一点也不虚伪,种植桃树一举两得,花开了,可以拿桃花换酒喝,结了桃子,摘下卖了补贴家用。“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朝王维《桃源行》),农村人住在仙境,不必寻找,开门就是桃花源。他们没有文人墨客那种闲情逸致,只为生计而忙碌。
桃花虽美,也有些艳俗,故有“桃花运”之说。诗人钱起的《梨花》:“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把梨花的美和娴静,不随风逐流那种冷香与桃花作比较,受到讥笑的当然是桃花,诗人的褒贬分明。
大诗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赞美桃花:“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极写桃花盛开,深红浅红任君欣赏,令人眼花缭乱。而他《绝句漫兴之五》却鄙视桃花:“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抒写放荡的柳絮随风飘舞,轻薄的桃花逐水飘流,后人用“轻薄桃花”来比喻无操守之人,可见大诗人是爱恨交织。
王安石《渔家傲·梦中作》词云:“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说的是溪水对岸的桃花还没开一半,而枝头上已有乱哄哄的蜜蜂。鲜花盛开,自然招蜂引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在意。苏轼《送别》说得好:“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春水浓绿,宛如染过的一般,岸上的桃花浮映在水中,像少女的脸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周朴《桃花》诗云:“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在渐暖的春色里先于百花绽放,谁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丽的颜色?这是对人们为何喜爱桃花最好的诠释。
张可久《人月圆·春晚次韵》曲云:“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昨夜一阵风雨,吹落了满树的桃花;往日的佳人你在哪里呢?佳人不在,只看见孤零零的柴扉掩盖着满地的落花。残红即爱情之花飘零,是多么令人伤感啊。
春天来临,又是踏春赏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让春风第一枝桃花的芳香轻抚着脸庞,让我们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吧。
新闻推荐
的哥王福泰将男子抱在怀里,帮忙联系家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的哥王福泰扶起晕倒男子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在大寨路吃完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