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该给“聪明药”乱象用什么“药”

皖北晨刊 2019-02-22 16:54 大字

□冯海宁

据报道,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的利他林、专注达等管制类精神药品,俗称“聪明药”。北京高新医院主任医师徐杰接触过大量利他林成瘾者,他发现,“聪明药”已越来越多地被普通人用于非临床治疗。服药者有14岁的学生,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年,他们抱着提升学习、工作效率的初衷,最终却成为瘾君子。

近些年中考、高考前和考试期间,服用这类药物的考生不少。但长时间、大剂量服用这类药物会产生成瘾性,会造成多种伤害。对此,2016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媒体就报道过“聪明药”乱售、乱服等问题,然而到今天这些乱象仍然存在。可见,无论是监管者还是消费者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笔者以为,要想治理“聪明药”乱象,必须“疏堵”结合。所谓“疏”,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普及相关医学药学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乱服“聪明药”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是,科学引导学生、青年人群提升学习、工作注意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疲劳感。也就是说,用“聪明方法”取代“聪明药”。

要想普及相关知识,必须从重点人群入手,比如即将高考、中考的学生。所以,期待各级卫生部门、教育部门联手向学生、家长普及医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乱服“聪明药”有害,就能减少这类乱象。

所谓“堵”,就是严防“聪明药”乱售。从政策规定角度来看,对“聪明药”管制比较严格。早在1996年,原卫生部颁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就把哌醋甲酯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2005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管理办法(试行)》,则对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生产、采购作出了严格规定。

同时,严防“聪明药”乱售不能只靠现有的制度规定,还应该从媒体披露的种种销售渠道去“堵”。对违规销售者、宣传者只有从严从重处罚,才能减少这类药物伤害正常人。

新闻推荐

梦想,震撼人心的力量 《狼王梦》读后感

小记者胜利小学四(1)班杨皓天指导老师:叶臻娴这个寒假,老师推荐我们读了《爱的教育》《亲爱的汉修先生》《绿山墙的安妮》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