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鸽之殇 程歌

安庆晚报 2019-02-19 10:00 大字

第一次见到这对信鸽的那一刻,我便被它俩吸引住了。

与普通信鸽不同,它俩属于观赏鸽。养鸽人说那只雌性的品种是白芙蓉,那只雄性的是马来芙蓉,都是芙蓉科里观赏性较高的品种。尽管价格不菲,我还是没有犹豫就把它俩带回了家,尽管我没有任何饲养动物的经验。

她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色,头顶后背,包括爪子上都是弯弯的羽毛,像是烫过了的头发,又像是穿了件泡泡纱的洁白婚纱,就连爪子上也似乎搭配了同款长手套。真是位有品位、有格调的美女。而他呢?脑袋、尾巴是白色的羽毛,胸腹、翅膀部分都是黑色的,像是个高贵的绅士,白衣白裤,搭了件面料考究的马夹,帅气极了。

它俩看上去十分般配。我给它们取了形象的名字,他叫木耳,她叫银耳。

我详细询问了鸽子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卖鸽人说它俩基本成年,过了年,天气暖和了,只要精心喂养,半个月就能下一窝蛋,孵蛋处就是它们日后的家,不管飞多远,他们都会回到那个家。我心里憧憬着观察小鸽子破壳的喜悦。同时买回来一个草编的窝。想着回去再用棉花缝制一个暖暖的垫子,小鸽子该有多舒服哟。

回家以后,我把它俩放在楼道的平台上。楼上有家办补习班的,学生下课的时候都过来围观。孩子们对它俩的颜值啧啧称赞,有的还合照留念。它俩很淘气,总是把玉米粒啄出笼子,害得我每天去走廊扫几次地。那一次,在我给它俩加水的时候,木耳还从门口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扑棱棱飞出去,我追了好几层楼也没抓到,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他自己飞了回来,慢腾腾地走进笼子与银耳对视,那神情,犹如离别了多久的恋人。

我发现木耳和银耳偶尔瑟瑟发抖,赶紧微信咨询了养鸽人。他说正常,发情期就会发抖,我更加确信它俩下蛋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我想,天暖一些的时候,就把它俩送到外阳台上晒太阳,还想着下回要换个带露台的房子,让它俩和它俩的孩子们一起嬉戏,一起在我们这方天空飞来飞去。还想绑上鸽哨,让他们在天空谱写着自己的乐章。我正在遐想,咚咚咚,物业来敲门了,说是不能在公共区域养鸟。我不好意思地再三道了歉。

实在没了办法,和爸爸商量后只好暂时把它俩安置到爸爸菜园的棚子里。为了防止有老鼠骚扰,爸爸用木条钉了一个一米多高的凳子,把它俩放置在凳子上面。山里风大,爸爸在前后门都钉了门帘。我们才放心回了家。第二天我发现它俩的水盒已结了冰,冰上有啄过的痕迹,喂上玉米粒它俩急切地过来啄食。我想,应该是三餐供应不及时和户外导致二位饥寒交迫了。后来,爸爸每天去看三回,换水、喂食,它俩的生活貌似不错。

那是一个雪后的早晨。

我和八岁的儿子刚走进菜园,就发现笼子斜扣在地上,食物撒了满地,还有满目带血的羽毛。木耳和银耳在笼子里惊恐地看着我。爸爸说山里有鹰,会不会是鸽子咕咕的叫声引来了鹰?儿子说是那只老花猫干的好事,刚才看到它鬼鬼崇崇,目光躲闪,一定是做了什么坏事。它俩这一夜都经历了什么?不得而知。我把它俩放在雪地上,银耳不安地跑回草窝里,木耳振翅,滑翔了不远,也跑回来。雪地上留下了清晰的血迹。我将它俩逐个抓在手里,想查看伤势,它俩紧张得肌肉都紧绷绷的。我无奈地把它俩搬到园子中央,想让它俩离开那恐怖的环境,换一下空气、感受一下阳光。

一天无事。

第二天早上,掀开帘子就看见木耳的脚下还有斑斑血迹。中午,我带着酒精想给木耳的脚消消毒,可是……可是木耳和银耳永远分别了!

银耳在窝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躺在那里已经停止了呼吸的木耳,对我带来的水和食物看都不看。我把木耳拿出笼子,准备带到树下掩埋,银耳也跟过来蹲在树下望着,并且发出咕咕的叫声,眼睛里是那种无限的哀怨。我捧一把土撒到木耳身上,银耳用爪子左右踢着黄土。我只好把银耳又送回窝里,关上了笼子,银耳焦躁地转来转去。

我无法面对这样的场景。我用布盖住笼子,不想让银耳目睹埋葬木耳的过程。埋葬了木耳之后,我想,银耳放在我这儿太孤单太可怜了,我便和儿子把银耳送回了它们原本的家。

信鸽只要结成夫妻,便白头偕老。我是想,我日后无法再面对孤苦怜丁的银耳,所以我选择了逃避。她回到原本的家,没有木耳的她还有兄弟姐妹,还有同类,还有那无垠的蓝天,这都是我给予不了的。

也许我不该自私地甩出一沓钞票带它们回家。它们是多么不情愿啊,那是一种绑架!

我憎恨自己,我无知的以为,我给了食物和水就是给了它们想要的生活。

回家以后,我看着刚刚缝制完的草窝里的棉垫,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有一种爱很浓烈,其实是最自私,最残酷!我想。

后来,有一天我们发现,有一只鸟儿常常在菜园上空盘旋,并咕咕地叫着,久久不愿离去。小儿子眼尖,说那是银耳……

新闻推荐

“零废弃生活”是一种价值追求

杨朝清用布袋和饭盒买菜、用厨余垃圾堆肥、自制洗洁精漱口水……这是在北京生活的80后女生汤蓓佳的“零废弃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