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致命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春节假期结束,不少人都纷纷返程,或乘坐长途汽车、火车,或搭乘飞机,但市二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振阳提醒,在长途旅行中,有一种疾病可能会悄悄找上门来,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单侧腿肿胀小心深静脉血栓
今年90岁的黄大爷因为走路不便,在家不是躺着就是坐着,很少走动。近日,他突然发现左脚肿了起来,两天过去了一点消失的迹象也没有,走路时小腿胀痛。家人赶紧带着他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黄大爷左下肢深静脉有血栓。医生当机立断进行了静脉血栓清除的介入手术,手术后他的脚马上开始消肿。孙振阳介绍,进入冬季后,像黄大爷这样的下肢深静脉病人增多。下肢深静脉走行在双腿的深部,它相当于城市的交通主干道,一旦堵塞,就可能引起交通瘫痪。如果在深静脉管道内某一个部位形成血栓,部分或完全地堵塞深静脉管腔,就会造成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大量淤积在腿部。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侧的腿部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皮肤发热变红,甚至不能行走。
肺动脉栓塞比心梗更可怕
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让腿部疼痛,甚至会形成肺栓塞。说起“心肌梗塞”,大家并不陌生,但“肺栓塞”却鲜为人知。然而在医生眼里,肺栓塞其实是一种比心肌梗塞更为可怕的疾病。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临床表现有很多种,漏诊率、误诊率、病死率、致残率颇高。
68岁的郑阿姨,最近一周总感觉心慌不适,并且反复晕厥三次,老伴察觉到情况的严重性,立刻带着她赶到医院就诊。经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阻塞严重,几近闭塞,所幸抢救及时,目前已经康复出院。郑阿姨怎么会得如此凶险的疾病呢?原来,是她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游走”到了肺动脉,造成栓塞,若不是抢救及时,有猝死的可能。孙振阳介绍,深静脉血栓最初是待在下肢静脉里,初期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在挤压、按摩和走动时,血栓就会随着血液在血管流动,如果跑到肺里,并且血栓较大,就造成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的死亡率高达20%~30%,而急性肺栓塞,一到两个小时内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0%以上。因此,当病人出现胸闷、胸疼、心慌、气短等症状时,特别是出现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要高度重视,及时送到具有相当医疗技术水平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三类人是高发群体
调差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逐年上升,预计在2020年每10万人发生率达478。它已成为一个危及全球性的疾病,是第三大心血管杀手。2月10日,假期的最后一天,孙振阳就做了新年的第一台介入手术,患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来医院就诊。因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的肺栓塞病人近年来逐渐增加,最多的一周接诊三例。不要认为肺动脉栓塞是老年人的专利,孙振阳接诊年龄最小的患者只有30多岁,而且可惜的是,病人经过抢救,最终还是不幸离世。孙振阳特别提醒这三类容易患深静脉血栓的人,在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一是长时间静坐久卧不活动,如长时间上网、长时间搓麻将、长期坐办公室、搭乘长途汽车及飞机;二是女性在孕期及产后,另外,口服避孕药也会增加血栓的风险;三是近期接受过大手术、卧床制动或受到创伤、造成骨折等。另外,烟酒中含有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刺激神经,让血管收缩,减慢血液循环,也会对血栓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适当运动,远离血栓
虽然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隐形杀手”之称,但随着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高质量的下腔静脉滤器和效果良好的溶栓药物等的广泛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死性肺栓塞已明显减少。目前,对于早期发现、症状较轻微的深静脉血栓病人,通过抗凝、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就可以控制病情。“这个过程是微创的,治疗就是通过在下腔静脉放置滤器预防肺栓塞的情况下,通过溶栓导管24小时持续给药,病情较轻的病人很快就能痊愈出院。病情比较重的,则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取栓。
久坐、久卧是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深静脉血栓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活动”,久坐一两个小时后,一定要站起来活动,甩甩腿、抬抬腿,走走楼梯,都是很好的下肢运动。在春运高峰,如果需要长途乘车,要创造机会尽量起来活动,重点是伸展下肢,做下蹲动作或抬高下肢,以加速静脉回流。如果空间实在受限,可原地做足部屈伸动作,增加小腿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另外,及时补充水分,每小时最好补充200毫升的水,能使血液稀释,可避免血栓形成。
颍州晚报记者 段华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冯锴)昨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春节期间,全市共接有效警情5869起,及时处理群众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