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婚姻,就是有个人陪伴就行

淮河早报 2019-02-12 10:54 大字

伯伯和伯娘生于40年代的贫困农村家庭,那个年代的人,可谓命途多舛, 当年那种生存的艰苦,远非我们这一代人所能想象。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飞速发展,两口子的生活也慢慢好起来,5个孩子都相继成家立业再有了自己的孩子。数十年的艰辛奋斗熬了过来,俩老终于相继顺利退休,每天一起晨运、喝茶、带孙子,打算就这样安享晚年。

可悲的是,命运从不是我们能预测和掌控的,最终缠上伯娘的,却是阿尔兹海默——这种对于患者本身而言感觉不大,却给患者身边人带来无尽悲伤的疾病。

从起初的短期记忆衰退,发展到后来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认不得身边亲近的人。作为她一向关爱有加、视如己出的小侄子,我清楚地记得她看着我的眼神,从原来的慈爱、欣赏、关注,逐渐变为迟疑、陌生、恐惧和回避。

在记忆中,我与意识清醒的伯娘最后一次聊天,是在我刚毕业出来工作后。

她问我:“你现在也出来工作了,有找到女朋友了吗?”

当时的我挺反感长辈这样催促我,所以我颇不耐烦地回答:“现在还没有,暂时我也不想找,您也不要太为我操心了,我会找到的!”

她稍微楞了一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肯定能够找得到,我也并不是要催你结婚。我只是觉得你现在出来工作,有一个人陪伴,就不会那么孤单了……”

现在回想起来,老一辈人对于感情和婚姻的理解,也许就是这么简单——

找一个人,彼此甘愿陪伴而不那么孤单,共同去面对生活的各种不容易,一起去分担承受,这样就够了。

现在大家对于爱情都看得很美好,期望值也非常高。大家常常幻想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牵着你的手,一起走到白头。”

似乎总在期待找到那么一个“对的人”,爱情就会经久不衰,婚姻也会无往不利。

但正式踏入婚姻了之后,不少人对婚姻却又非常的不敬畏,甚至有些人对于婚姻的态度是非常儿戏的。

我看到的很多案例都是如此,双方的年纪都差不多了,父母也在催促着他们,于是安排了相亲。两个家庭只要互相认可,彼此见了几面,最后就结婚了。但婚后不到一年,甚至于不能维持半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离婚。

这是一个在不同时代发展之下,他们老一辈感情和婚姻模式与我们这一代的区别,这些区别为什么存在呢?

1、经济物质水平的发展

在老一辈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里绝大部分的人都很贫穷,根本谈不上什么爱情。因为没有空闲时间和条件去谈爱情,大家都得生活。

那种时代下,很大一部分人找一个人结婚,组建一个家庭,就是为了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但这也是维护家庭完整的根基,因为这种经济有限的情况之下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家庭紧密性的一种约束,也造就了这个的家庭里夫妻双方的一种紧密的联系。

因为,可能在那个时代,双方缺了谁,都过不好。

但是我们这一代,完全不一样。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经济水平都差不多,大家都有自己的房子,有父母的经济扶持。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太在经济上依赖对方,可能原来父母提供的这些条件就够了。再加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年轻人无论男女都能够出来工作,挣的钱可能不是特别多,但养活自己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所以,现在的两个年轻人,婚后产生矛盾了,大家可能都不会第一时间想怎么解决,反而是大不了各回各家,没你也不会过不下去。

2、思想认知方面的差异

其实,老一辈人对于婚姻的理解——两个人相互陪伴扶持,然后,生孩子,好好过就行了。只要彼此带着这种想法,大多数矛盾都能容忍和解决。

但我们这代年轻人,对于爱情、婚姻都是过度理想化的。

大家都向往找一个彼此深爱的人,发展一段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浪漫爱情,然后来一次刻骨铭心的求婚,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最后,再共同搬进一个温馨的漂亮的小窝里,过上电视剧中,小说里的理想婚姻生活。

但事实上,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可以拥有一些轰轰烈烈的爱情,而且因为爱情走进婚姻的其实也不少,但能够因为爱一直维系婚姻的真的不多。

而且,大家可能都想着,只要我做自己,不用去经营就可以得到一段很美好的爱情。也不用为对方付出什么,只要找到一个对的人,无论向对方索取什么,他都能给自己。而不懂得去思考自己应该为对方做些什么,才能够让对方更爱我。

3、生活娱乐形态的差异

老一辈人并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生活单调,晚上最吸引人的娱乐节目可能就是一家人围着一台20多寸电视机看电视剧。也许在那时,这可能就是一种最快乐的,最容易能够让他们满足的一种娱乐方式了。

从某种宽容意义上来看,这种单一的娱乐方式,其实更加能够帮助一个家人连接在一起。当一家人都一心做着同样一件事,那种连接感是很深的。

而现在年轻夫妻晚上的娱乐活动,可能多数就是各自玩着手机,而且还是一个在打游戏、一个在刷微博。所以,即使是都在玩手机,玩的内容都那么不一样,更别说在外面的各种娱乐活动了。

生活娱乐方式的不一样,表面某种意义上看,确实是丰富了,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性,但是换一个角度,会让人与人之间这种个性化的差异更加大,伴侣之间的连接感也难以建立。

4、家庭关系模式的变化

老一辈人在结婚以前,双方的父母对于儿女选择的另一半也许会有各种要求和建议,但是两个真正有孩子成家以后,父母对于他们的干涉比较少。因为父母也有自己需要忙碌的生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婚姻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是相反的,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父母不会提过多的建议,也不会干涉太多。但结婚以后,两个家庭住在一起,婆媳之间矛盾,或女婿与岳父母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所以,就造成了两个人结婚了以后,父母的干涉就会更多,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必会更多,而这种矛盾多了以后,如果不懂得处理,那就会导致有离婚的危机。

老一辈人的婚姻,教会了我们什么

我认为,每个时代的爱情与婚姻形态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照搬老一辈那一套,但也能从他们那里提取一些有价值、可参考的经验与启发,让我们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婚姻。

1、适度的“门当户对”能避免很多矛盾

如果对于自己的情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不是特别有自信,那你找另外一半,他的家庭背景与你的家庭背景最好不要相差太大。

这样可以让婚姻中的双方更加互相理解对方家庭的氛围,理解对方家庭的习惯,以及他们的一些处事方式。

在双方家庭更加相似的情况下,在两人婚姻出现矛盾分歧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措施与方式都会更相近,也会更加好解决矛盾。

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因为,如果你可以认定自己的情商特别高,并且两个家庭结合以后,你懂得处理好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那就不必要如此。

年轻一代人的婚姻生活中,需要更加注重一些生活仪式感。这里的仪式感并非指求婚、订婚、周年纪念日或各种节日的庆祝等等,而是关于生活的一切琐事。

据我观察,年轻夫妻很少能够保持每天回家自己做饭,并且小两口一起在家吃饭。要么在外面吃、要么叫外卖、要么是父母帮忙做。但这种行为的生活气息是不够的。

因为洗衣做饭收拾卫生这种生活琐事,在我看来,它其实是婚姻生活的仪式感。当然,你可以叫外卖,外卖方便快捷,并且也能吃得饱,甚至比我们自己做的好吃。你也可以花钱请人帮忙搞卫生、也可以把衣服拿洗衣店。没有什么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事。

但设想一下,在一天中,你抽出一部分时间去菜市场,挑选今晚餐的食材,思索晚饭吃点什么,最后,在家把饭菜做完,还能不断钻研如何做得更好吃。双方一起坐下吃饭,对方给你反馈,这种感受是外卖不可比拟的。

这是你为生活,为这个家庭,为对方去做出一点一滴细微的付出,也是婚姻仪式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大家可能都觉得工作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回家是没有空闲搞这些的。但如果真的是这么忙,那你要思考一下,你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2、管好对另一半的期望

婚姻之中,对对方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少去做对比。

我们这一代人接触的五花八门的信息太多了。比如,打开微信,刷下朋友圈,就可以看到别人的老婆有多漂亮多贤惠,看到别人的老公又买新车了,别人工作上又升职了,朋友与她老公,小两口又去哪里出国旅游了,别人家的孩子考试又得第一了,等等。

我们随随便便都可以接触到无数让我们自愧不如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加重我们的自卑感,让我们觉得比不上别人,另外一方面,就会提高我们对于另外一半的期望。

比如会导致妻子整天对丈夫说:

“为什么你就不能像别人那么优秀?为什么你就不能够给我换一个大房子?为什么你就不能够多花点时间教孩子功课?”

这种高期望与不合理的对比,只会让对方更加没有价值,只会产生更多负能量。

当你对对方有这样过高期望的时候,你要明白,你之所以找到这样子的人,就说明你与对方是半斤八两、价值相当的。

所以,与其期望对方更好,倒不如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

3、原生家庭与再生家庭间的边界感

在小两口之间产生的问题,一定要尽量内部解决,不要动不动去寻求原生家庭的帮助。往往越是向原生家庭寻求帮助的问题,最终都会变得更加复杂。对于来自原生家庭的过度干涉也要适度婉拒。

因为,一个家庭的关系,你都处理不了,那加上双方的原生家庭,这三个家庭的复杂关系,你更加无法处理。

4、先为对方付出,再请求回报

人生之中所有事,都是等价交换的。当你想得到某样东西时,你就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筹码。婚姻与爱情也不例外,当你一直想要一段很美好的婚姻生活的时候,你首先要问自己——

我为我想要得到的美好的婚姻生活付出了什么?

伯母与伯娘让我真切看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婚姻。当然,老一辈人的生活里,也有太多我们无法想象未曾经历的动荡与艰苦。

但社会终究会发展,物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也不能依照老一辈的那一套婚姻模式,恢复那个年代的状态,这是不合理的想法。我们对于婚姻的期待与经营方式,要符合我们当代人的社会发展状态,才能更长久更幸福。

我们可以缅怀过去,但终究要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冷 爱)

新闻推荐

压岁钱水涨船高,从发红包到“抢红包”,从跪拜礼到红包雨 变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祝福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礼仪,除了拜年,春节期间,还有说吉祥话和发红包这两件重要礼仪。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