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春节式涨价”已渐成一种生活方式 自由谈

济宁晚报 2019-02-12 10:37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刘晓钧

叫个车、寄份快递、出去吃顿饭……春节期间,不少行业加收服务费。不过,不少市民表示,春节期间“明码标价”式的涨价,是对劳动者付出的肯定和尊重,但他们同时也对消费市场涨价乱象感到心塞。

春节期间的消费,是一种特殊模式的消费,一方面,原材料和人工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又正值消费高峰,尤其是服务类商品供不应求,因此必然会导致物价上涨。就卖方来说,物价上涨并不是想涨多少就涨多少,而是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有的根据物价和人工的上涨幅度来定价,比如美发、餐饮行业等,有的在行业内部会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出租车行业,大家会按照统一标准把价格提高。一般这样的涨价是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结果,并不会导致价格太过离谱。

比如,平时洗车一次30元,春节期间涨到40至60元,平时叫个外卖配送费是3、4元,春节期间是8至10元,价格上涨一到两倍,根据春节假期工人工资三倍上涨的现实,这样的涨价依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如果洗个车、理个发就涨到上百元,寄个快递涨了几十元,就属于漫天要价、趁节打劫了。总的来看,“趁节打劫”的现象并不普遍,就日常生活而言,消费者仍有选择的余地。趁节打劫更多存在于旅游景点周边,而旅游景点的消费乱象其实是一种顽疾,不是春节才出现的。

合理涨价的另一个前提,是商家是否将涨价情况提前告知消费者。人们进店消费,在不知道涨价的情况下,一般是默认商品价格还是老样子,如此才保证了消费欲望,如果涨价了不提前告知顾客,而是等车洗好了,头发剪好了,出租车已经把客人送到目的地了,才和顾客说现在价格上涨了很多,就涉嫌消费欺诈。消费行为本来就是买卖双方共同促成的,价格透明是公平消费的重要因素,商家不能为了赚钱,不惜采用欺骗、隐瞒的方法达到目的。

其实,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够坦然接受春节期间的物价上涨,这种观念的改变,源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对服务业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大城市,当外来务工人员春节期间返乡过年,骤然出现的用工荒让很多人感到生活极度不便,没有人送外卖、寄快递,没有人帮忙打扫房间、看护孩子,想外出用餐但很多餐厅已经休息,很多人已经不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于是,为了留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过年,用人单位乐意提供更高的工资,很多雇主也会在此时给家政阿姨发放高额红包。今年,北京市还试点推出了家政服务行业资金补助行动,即政府掏钱,对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家政服务员给予资金奖励。

不过,人们接受了“春节式涨价”,前提是商家的服务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打折,不能以特殊时期为由降低服务质量。比如出租车司机为了多载乘客而不愿意把先上车的客人送到目的地,快递公司收了双倍邮费,却暴力分拣造成客户快件损坏、丢失,酒店的年夜饭定价高却菜难吃、服务差等等,类似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纠纷,也不应该因为是春节而要求消费者“理解”,而是应该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商家也应得到处罚。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够坦然接受春节期间的物价上涨,这种观念的改变,源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对服务业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大城市,当外来务工人员春节期间返乡过年,骤然出现的用工荒让很多人感到生活极度不便。

新闻推荐

派出所民警别样的大年初一

本报记者刘彦美通讯员沙连成2月5日,大年初一,岚山公安分局安东卫派出所的值班民警依旧紧张而忙碌。接警出警、打击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