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车厘子自由”背后,不是真“贫穷”

黄海晨报 2019-02-02 08:48 大字

佘宗明

有无“车厘子自由”,对扶贫箭头指向没有参考价值,只能说明,很多人的中高端消费需求正日趋旺盛。据报道,“车厘子自由”源于几天前的爆款文章《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文章把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最基本的是辣条自由,然后是奶茶自由、视频网站会员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衣服自由等。 (据《新京报》)

忽如一夜“炫”风来,车厘子就挤掉了茶叶蛋、辣条在“炫富界”的C位,成了衡量财富多寡的标准,这多少让人始料不及———“车厘子自由”怎么就在“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彻底财务自由之间插上了队?

说奇怪其实也不奇怪:将干巴巴的辣条盘得圆润过后,网友们又盘起车厘子,不是偶然,恰是必然。某种意义上,说自己没有“车厘子自由”,就是整体性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傲娇型哭穷。

那些嚷着自己没有“车厘子自由”、只有“喝水自由”的网民,很多都是哭穷界“惯犯”。

但哭穷的未必就是真穷。将这些相对“高级”的食物当成穷富度量衡,本就是标准层面的“升维”:从用“吃不起辣条”来自黑,到用“吃不起车厘子”来示穷,表明网友们对于跟穷对应的消费能力认知“水位线”在上升。

以往腰包支撑不起对车厘子的“买买买”,未必叫穷。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买车厘子时手有点抖,那就有了哭穷资格。也正因为消费需求层次在水涨船高,他们对“穷”的界定标准也在上移。

而真穷的未必会在网上哭穷。对那些扶贫意义上的“贫”穷人口来说,他们的消费需求清单里,可能压根就没有“吃车厘子”这一项。

相较于这些贫困户,很多网友的哭穷更像是一种傲娇。虽然他们可能是每月工资花光的月光族,是“工资一还完款就几乎白领了”的白领,平常买起好点的水果都会心疼好半天,可这只是“五环内人士”过紧日子的日常,跟真正的穷没太大关系。他们对低保线以下的穷是缺乏亲身感知的。

所以说,有无“车厘子自由”,对扶贫箭头所指没有参考价值,只能说明,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中,很多人的中高端消费需求正日趋旺盛。

新闻推荐

旧年·相框

小时候过年,日子虽然贫瘠,但也不乏那个年代的趣味。乡下的年,好像只有在北屋最具装饰性、新气象、仪式感,最能展现年的内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