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弱势”不是失德 和违法的通行证

济宁晚报 2019-01-28 16:01 大字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如果有人利用了这种文明来做偏离道德的事,那么他就会被舆论惩罚,假如有人利用了这种文明做了违反法律的事,那么他也理应得到法律的惩罚。

1月26日,山西太原一外卖小哥逆行撞上一辆宝马车,交警判定外卖小哥全责,车主称自己愿意掏钱修车,然而外卖小哥说自己是弱势群体,拒不认错,遭到交警怒斥。宝马车主称,知道他们辛苦,但这不能成犯错后别人原谅你的资本。

外卖小哥算不算弱势群体,并不能以职业来判断,因为我们所说的弱势群体,并不是一种弱势职业,但在交通事故中,电动车与名牌轿车相撞,那么交警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就不得不考虑电动车相对的弱势地位。

我们的法律和文明对弱势群体都有一种倾斜,强势一方要给弱势群体相应的让步,就算弱势一方是事故的责任方,强势一方也要承担无责任赔偿。收入水平较低的打工者开电动车撞了名牌车,这类事例有很多,有些时候,车主会选择自己承担经济损失,因为他们知道,维修车辆的费用已经大大超出了对方的承受能力。就社会舆论而言,相对弱者则更容易得到同情与支援,因为强者受到伤害往往自己有能力解决,不需要大家来维护。这是一种文明层面的包容,社会的进步必然也需要对弱势方给予一定的关爱,但也恰恰是这种做法,惯坏了某些人,以致让他们觉得,因为我“弱势”,不必承担什么责任,于是做起坏事、错事来便理直气壮。

有些弱势方会认为,这种关爱与保护不是强势方的善意,而是其责任和义务,从而肆无忌惮。例如某些老人上了公交车后无人让座时会对年轻人大打出手,有些父母任由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理由是“反正孩子还小”,甚至有些人在偷窃时会带上孩子,还有时下的各种“碰瓷”,都是通过利用自己的“弱势地位”来谋取私利。

弱势并非有理,而是容易得到包容和原谅,“理”是法律层面的概念,而“包容”是社会道德文明层面的对待方式。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行,首先不能偏离基本的法治轨道,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也可以通过道德文明的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但如果有人利用了这种文明来做偏离道德的事,那么他就会被舆论惩罚,假如有人利用了这种文明做了违反法律的事,那么他也理应得到法律的惩罚。

就文中这起外卖小哥引发的事故而言,尽管他没有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经济赔偿,但是也遭到了交警的批评教育以及网络上无数网友的批判,这便是一种惩罚。弱势不是失德和违法的通行证,如果因享受自己的弱势地位而肆无忌惮,终有一天会承担由无知酿成的恶果。而习惯将自己摆在处处不如人、事事不顺意的境地,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会让人愤怒、暴躁、烦闷,深陷偏见不能自拔。

新闻推荐

孩子人生最重要的5个阶段,父母要及时退出

孩子刚生下来,由于体质不一样,有的喂母乳、有的喝奶粉,但奶不能一直喝下去,最终都会有断奶的时候。等到孩子要练习走路了,父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