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是年味惹相思

半岛都市报 2019-01-28 01:55 大字

看过来

噼里啪啦,年味藏在耳朵里

蒸花馍。

“嘭、嘭、嘭”天空中不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火树银花不夜天,更是增加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就连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以前听老人说,传说一种叫‘年’的恶兽,每到除夕夜就要出来吃人,所以全家人都挤在一起壮胆子。有一年,年兽又窜到江南一个村子里,村人多被其吞食了。只有一对穿着红衣裳的新婚小两口儿安然无恙;另有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点燃干竹玩火,也平安无事。人们这才知道这兽怕红、怕光、怕响声。后来,人们虽然不再惧怕年兽了,但守岁、燃放鞭炮的传统保留了下来。”郭先生告诉记者,过年期间,大人们往往嘱咐孩子多说吉祥话,一些忌讳的词语都要避讳。

“记得小时候从除夕的早晨饭前开始,鞭炮声便响了起来,整个村庄,东头刚息西头又起,噼里啪啦声此起彼伏,足以让那个叫做‘年’的怪兽摇尾逃跑。儿时的乐趣现在想想总是有些不可思议。我们几个小孩总是喜欢在整挂鞭炮放完之后再看看有没有当时没有点燃的小鞭炮。有,立马收集起来放进口袋,等到检查完毕,拿出来,或堆个‘小山’,或一字排开,也模仿大人拿根长长的香去点燃导火线,然后迎接着它们的绽放,再咯咯地笑着。”郭先生回忆道。

除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味还藏在敲锣打鼓声中,在农村,热闹的开场锣鼓后,往往还有精彩的节目演出,扭秧歌,唱戏……忙碌了一年后,村民们用最淳朴的方式卸下一年的劳累、庆祝丰收。此时,平度的商业区也是热闹非凡,商场里人群涌动,笑声不断,比往日的超市热闹好几倍。商场里、大街上,喜气洋洋的拜年歌曲让耳朵里的年味更浓了……

一声“过年好”,是心底永远的年味儿

花样馒头可是过年祭祀、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风俗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比如为了保护环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现了抢红包、集五福等春节活动,传统拜年方式也变成了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种新方式,传统的过年向高科技年转变。这种高科技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很多人都嚷着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但是我总觉得亲朋好友见面后那声‘过年好’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暖!”市民赵先生表示,年味最重要的是团圆和心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些不远千里往家赶的打工者,他们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乡,只为了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过年是他们心里最真挚的期盼。

在平度,大年初一,孩子也要向长辈磕头问好,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现在不用磕头了,但问好还是保留的。拜完年后,初一、初二两天是团拜日,亲友之间,同辈之间,抱拳,互问过年好。

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走亲戚,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现在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平度人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走亲戚不能不带礼物,礼品各个时期各有特点。20世纪60年代的饽饽、包子、糕点等,80年代的桃酥、罐头、白糖、柿饼等,90年代鱼肉、奶粉开始盛行,进入21世纪,多是水果、奶、茶、保健品……过年的方式在变,但是尊老爱幼、注重团圆的核心从未改变,其实,变的是过年的方式,不变的是陪伴团聚的内涵。

物质匮乏的年月,人们盼望过年更多是对吃好饭穿新衣的富足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迈上了新台阶。从物质需求到对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求,让过年的方式也发生着改变,逐渐衍生成新的年俗文化。相信经过时间的沉淀,今天的新年俗也会变成旧俗走进历史。

过年方式的变迁让童年年味和盼望过年的心情不再,但过年祈求平安团圆好运的内核,从未走远。祈求平安团圆好运才是最地道的年味。

陈月英在制作花馍。

扭秧歌。

喜庆的春联。

新闻推荐

夫妻吵架阻挡地铁屏蔽门被刑拘:致列车延误超2分钟

一对年轻夫妻因家庭纠纷吵架,从家闹到地铁上,在下地铁时还吵个不停,互相拉拽,两次阻挡正要关闭的地铁屏蔽门,导致列车延误2分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