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体检套餐别成 过度检查的温床□ 时本

河池日报 2019-01-22 09:07 大字

从事体检的机构越来越多、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同时也隐含着诸多乱象。记者走访体检市场时发现,各种套餐项目令人眼花缭乱,在体检过程中,不少市民都遭遇了“临时加项”诱导消费等情况。

套餐是一种打包消费,但包括体检在内的医疗行为,又特别讲究个性化,追求因人而异。因此,体检搞套餐是否合适,这一点值得探讨,即使可以,套餐内容也应该局限于最基本的、最不可省略的项目,以确保体检的针对性和个性。但在动辄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体检套餐里,必然包含很多非基本或可有可无的项目,过度检查很可能因此被普遍化和套餐化。

体检套餐里容易暗藏圈套,与体检的特点不无关系。参与体检的是消费者而非病人,且体检就是为了“没病找病”。这意味着,即使医生开了不必要的检查,即使最终也没有检查出什么,消费者也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体检机构尽其所能地向消费者推荐检查项目,在大把赚钱的同时,还十分安全且毫不内疚,既然如此,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诱导消费呢?

体检套餐“套”你没商量,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为体检项目严格设定适应症,也没有明确体检必须遵循的路径。用于诊疗的检查项目,每一个都有它的适应症,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患者才用做这项检查。但体检行业在这些方面却是一片空白,以至于一些用于精密确定肿瘤部位的高端检查项目被随意地用于对健康人的体检,体检医生将这些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完全抛之脑后,将正常人当患者看待。

为每个体检项目设立技术门槛,将体检项目的适应症当成不可逾越的红线,对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进行技术评估,建立过程监督和结果回溯制度,为不同的人制定清晰且富有灵活性的体检路径……通过这一系统的举措,为体检筑起一道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将这些技术规范落到实处,才能尽快治理好当前的体检乱象,促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教育部:坚决禁止中小学生幼儿乘坐“黑校车”

日前,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提请各地校车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办公室,协调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