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最重要的标准是法律的实施硬不硬 软法不软,硬法要硬

广西日报 2019-01-22 07:36 大字

何家弘

软法是指那些不能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譬如政治组织创制的自律规范和社会共同体创制的自治规范,而硬法是指那些能够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譬如国家颁布的宪法和刑法。

据说,软法的概念起始于国际法领域,因为国际组织制定的规章一般都没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不过,软法并非没有执行力,因为违反这些规则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一个法治国家中,法律应该是很硬的。法律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虽然二者都具有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但是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一般只受道义谴责和公理批判,而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则应该受到实实在在的处罚。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律规范比较硬,道德规范比较软。但是在当下中国,我们却经常看到“硬法不硬”的现象。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因此应该是最硬的法律。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宪法的规定,任何违反宪法规定的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感觉宪法很软。一方面,宪法中的一些规定本身就很软,因为那些规定只是抽象的原则或政策性宣示;另一方面,宪法中的有些规定貌似很硬,但是缺少具体的保障措施,因此实际上也显得软。

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且其规则是具体明确的,因此本应是很硬的法律。但是在当下中国,特别是在那些人多车多的大城市,执法不严,违法者多,交通法规实在是硬不起来。于是,人们就想借助比交通法规更硬的刑法来解决一些交通违法的顽疾,例如醉驾入刑。大概因为醉驾入刑的效果还不错,最近就有人又提出了“盲驾入刑”的建议,意图解决开车看手机的问题。然而,“盲驾”不同于“醉驾”,认定和执行的难度都很大。而且,动不动就“入刑”,这并不是法治的发展趋势。

软法不软,这说明法规范的实施不一定非要国家的强制力。硬法不硬,这说明法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就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而言,立法是基础,施法是关键。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法律的规定美不美,而是法律的实施硬不硬。

(摘编自1月21日/《北京日报》)

新闻推荐

春运出行须防极端天气

春节即将来临,春运随之拉开序幕。寒冬腊月,大风降温和雨雪冰冻,是天气大舞台上永不谢幕的主角。面对繁忙的春运,要注意防范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