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的地质先锋
办公室里没有一丝嘈杂声,刘爱华伏案专注于电脑上的增产方案,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到普光气田工作的9年时间里,很多时候他都是这样醉心于地质研究,没有多余的话语。
今年35岁的刘爱华,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普光气田参加工作,现任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参加工作以来,他经历了5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一个都与气田开发地质研究息息相关。
普光气田属于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与刘爱华在学校主要研究的砂岩油气藏相去甚远,两种不同类型的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地质特征、开发特征、研究方法等也都大相径庭,这些都对刘爱华形成了严峻的考验。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优秀的油田地质研究者,刘爱华靠的是扎根现场日积月累地不断钻研。
近年来,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普光气田受边底水推进的影响愈加明显,气藏边部井逐渐出现边底水“锥进”现象,受影响最大的气井日产水量高达300立方米。
“边底水入侵是普光气田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如果控制不住,将对气田的稳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边底水入侵,必须要控制住。”刘爱华说。
为此,他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控水、治水”问题上。为尽快找到气井边底水水侵早期判别技术和方法,摸准水侵规律,他专门抽调出一批骨干成员组成了攻关团队,共同破解“水密码”。
科研攻关,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耗费技术工作者海量的时间和精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夜以继日地艰苦研究,刘爱华带领的团队通过建立判别标准,定性、定量识别气井出水征兆,评价边底水推进状况,研究出的“储层——井筒耦合模型”确定出了合理的堵水时机。该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指导气井产量合理调控,科学利用气藏能量,对因水侵而停产的普光104-3井实施堵水复产作业一举成功,日产气量20万立方米,日产水量由375立方米降至6立方米。
气井井筒水合物堵塞也是影响普光气田高效稳产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了压在刘爱华心头的另一块大石头。
他带领技术人员对每一口问题井都进行记录和分析,并查找国内外文献中相关资料和技术实例,结合普光气田的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反复试验,为争取每一立方米天然气的效益奋斗着。
有志者事竟成。他们通过采取解堵剂溶解有机物、逐级提产升温、集输系统水合物防治综合工艺措施,终于攻克了井筒结垢伴生水合物堵塞的难题,成功“救活”普光204-2H井,在停产695天后成功复产,日产天然气20万立方米。
为进一步明确未动用储量的分布状况,提高气藏采收率,刘爱华带领技术人员利用两次全气田关井期间气井测压取得的静压资料,重新计算出各个压降单元的动用储量。针对长兴组储量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在考虑气井井况问题的基础上,优选部分井开展“重炮”措施。普光303-3等井通过开展“过油管深穿透射孔”作业,有效改善了产出剖面,新增动态储量22亿立方米。
“气田开发的道路上总会有‘荆棘’。下一步,我们将更有效地细化气藏认识,强化气藏动态监测,优化气井配产,为气田高效稳产到2025年贡献应有的力量。”刘爱华说。□罗玲玲 本报记者 刘岸
新闻推荐
春运自驾出行,请提前掌握车况、路况和天气情况,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遇交通拥堵要听从交通警察指挥,不要频繁变道、占用应急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