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养老服务业,应跟上老龄化程度

资阳日报 2019-01-17 07:56 大字

□魏英杰

眼下,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自己还没步入老年的,家里都有老人,步入老年的,操心以何种方式过好退休养老生活。许多北方的老人如同候鸟一般,一到冬季就往海南等地跑;南方的老人呢,要么到山里去,要么到养老公寓过日子,多元化养老格局初步成型。

但对老人及其赡养人来说,也有不少操心、闹心的事。据报道,上海的范先生挑选养老院时,看中了嘉定区一家养老机构,但销售人员表示,要进这家养老机构,除了每月需缴纳1.2万元月费外,还需一次性缴纳65万元的押金。

记者咨询上海多家民办养老院发现,额外收取一定押金已成为民办养老院的规则,押金的金额少则数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这就不由让人有些担忧了。包括报道中提到的范先生在内,不少老人担心的是,万一养老院跑路了,这笔押金会不会打水漂。

65万元毕竟不是小数字,可能是老人的多年积蓄,一旦发生这类问题,不仅会让老人痛悔不已,对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公信力也是一次打击。此前,北京一家养老机构就曾卷走数十位老人交的800多万押金,后来官司是打赢了,可钱还是没了。

从政策角度来说,养老机构这么做也不算违规,相关政策给足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定价权,只是这样做合理不合理,却应该两说。

对于养老机构来说,事先收一笔押金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毕竟部分老人需要长期照顾,能否持续缴费就成了一个问题。还有些老人子女可能会在分担赡养费用上发生争执,事先缴纳押金的话,养老机构也就可以避免卷入纠纷。但这笔钱放在养老机构这里,却又缺乏充分的监管和保障,即便不是从保障老人的权益来讲,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何况,如上海这家养老机构,这笔押金或者交由某投资管理机构保管,或者选择购买某款信托产品成为会员,无论哪种方式都意味着这笔押金不是躺在养老机构睡大觉,而是投入到金融领域进行保值增值。

既然是投资,就意味着有风险,而这最终的风险谁来承担,却是一个未知数。有实力的养老机构也许会兜底,但如果养老机构无力承担风险,就必然转嫁到老人身上。对老人来讲,这只是一笔押金,让他们承担投资风险,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规的。

养老院让老人交一大笔押金,这既反映了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旺盛(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反倒会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老人),也说明眼下仍存在诸多跟不上养老产业发展形势的问题和乱象。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文件,但主要体现在放宽行业准入标准、加大政策补贴、鼓励资本进入等方面,但具体落实到对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上,制度跟进仍相对滞后,相关措施也不够细致。

让老人放心,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关键。如果老人不信赖养老机构,这一养老模式很快就会走到头,难以为继。而没有充分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无论如何都难以应对这一轮银发潮。

所以,国内对养老服务业虽说也很重视,但如果从近年来老龄化问题的暴露情况来说,政府是心有余却力不逮。从长远看肯定要做到在政策与管理层面,既要让老人放心到养老机构养老,也要从各方面真正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但从近阶段来讲,养老服务业至少要跟得上老龄化程度,这样才能让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新闻推荐

义举也应讲法律尺度

热门话题前段时间,北京至天津的动车上,乘客李某买二等无座票坐一等座,拒不离开。回天津的乘客刘某因看不惯李某的无理取闹,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