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杂感□汪晓佳
最近,我生活的小区附近,大面积房屋拆迁,出行经过此地,不经意间很快发现原来烟火气很浓郁的生活区域内,人去楼空,举目望去,残墙破壁,丢弃的东西比比皆是,遍地狼藉。一些陈旧的生活用品随处可见,如鞋子、木板、桌椅板凳、书籍报刊、衣服、箱包、帽子以及锅碗瓢勺等等。这些东西,倘若不是搬迁,笃定是仍在使用着或是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堆放着,即使没有多大的用处,也是舍不得丢弃。
时光流转,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将临近。这些搬迁户又有了新家。新家必定是置办了一些新的物品装饰,为了新生活的开始,不能再把那些破烂不堪的旧的杂物带进新居,于是,他们将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在搬家时就不带了。可想而知,他们的春节一定会是在一个崭新而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无形中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享受了新春佳节的家庭温馨。
过日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能用的尽量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弃,比如破旧的鞋袜衣服、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门窗板床、沾满油渍灰土的空瓶坛罐,以及一些实在是没有保存价值的书报杂志等。殊不知,这些东西放在家里,没有用了越发没有用,觉得尚还有点用的,搁些时日也就没有用了。特别是老年人,屋子里有用无用的东西堆得多了,必然会造成居室凌乱、拥挤不堪,生活环境不舒适,也会造成走动时的磕磕绊绊,倒不如仅留下能用的生活必需品,葆有一种空间美和一份好心情,好好地活在当下。简约,不仅适用于做文章,而且也适宜于过日子。
再往深层次说,话题则有些沉重了。据我多年来的所闻所见,老年人去世了,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认为有用的东西真的存放了不少。诸如日记、文史资料、中外名著、一本本相册,甚至结婚证书、毕业证书、聘书、获奖证书等等,而这些在老人眼里很有价值的东西,在老人去世后有的孩子们则大打了折扣:书籍被卖了,日记本、各种证书和相册等虽然还放在那里,但却很少去翻看,日久天长,一摞摞的上面落满了灰尘,大大地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意义。物是人非的景象显得无比空寂和凄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去世老人的后代会继续珍藏那些父母亲留下来的遗物,以缅怀抚养他们成长的亲人的生前影像。
国人一直有着“干干净净过新年”的传统习惯。进入腊月,各家各户,那些勤劳的主妇们便开始瞅空收拾起了房间的卫生。平时舍不得,或者来不及扔掉的废旧东西,这些时日都要逐一地进行梳整、清理,有用的,摆好;无用的,丢掉。然后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把室内外的灰尘一一拂去,这些事情做完了,也就该置办年货了。试想,这样的年还有过得不舒适、不愉悦之理?
不过我以为,这种突击营造过年优雅环境的做法固然值得提倡,难能可贵,但倘若把那些几近妨碍平时正常生活的废旧杂物和灰尘污垢随时清理掉,不仅能够使人们日常生活得甜美幸福,还能够省去了年终集中劳累的繁缛——良好的习惯,要靠平时养成才行。
近日读了孙欣的一篇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短文,文中谈到了如今流行的“断舍离”生活理念。文中说:“尽了用处的物件就该放弃,不能尽用处的物件更该放弃。人是物件的主人,应该通过主动掌控物件的支配权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和焦虑通过杂乱无章堆积如山的物品折射出来...... 整洁的家才能让人休息放松心情,乱哄哄的空间只会让人厌烦,想要逃离。”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今社会中,要想尽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提高生活的质量,就应该删繁就简,把复杂的日子简单过,潇潇洒洒度人生。
逢年过节,就更应该如此。
新闻推荐
谢翰文,又名汉文,号鸿锡,1904年出生于耒阳城关的一个富裕家庭。1919年,谢翰文考入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