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藏品鉴定乱象该有部门管管

广西日报 2019-01-11 07:18 大字

事件:据《新京报》报道,一枚26元的仿古银锭道具,一件78元的景德镇陶瓷花瓶,经过一些拍卖、鉴定公司专家的“鉴定”,估价多超过100万元,最高估价达500万元。在藏品鉴定高估值的背后,这些公司以代为拍卖为由,向藏友收取高额服务费、宣传费等。专家表示,收藏鉴定乱象屡发,藏家想要鉴定、拍卖藏品,还需认准有资质的机构。

微评:作为不懂藏品行情的普通人,一旦其低价购买的古玩被专家鉴定为价值较高的古董,自然会窃喜不已,并可能在这些专家的要求下支付宣传、包装、出书等费用,进而掉入骗局。对此,有关部门不能熟视无睹,而应果断出击,撕掉这些精心包装骗局的画皮,避免更多人掉入陷阱。

(法官史洪举)

微评:文玩界一直以所谓的“买卖自负”作为销售赝品的幌子,规避售假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要知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物买卖亦要遵循相关法律,应确保货真价实、明码标价。而要想做到这一步,就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文玩界的各种乱象。(职员江德斌)

微评:目前我国在文玩鉴定检测方面的相关法律基本处于空白,导致文玩鉴定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低,也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游离在监管之外,这是亟待改变的。

(媒体人何勇海)

新闻推荐

专家解析2018年食品安全风险热点 食品安全有四大短板待补

由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主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包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