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
周三义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按性别分,无非是男人和女人,按人品分也不过就是“君子”和“小人”罢了。当然,大多数人应该还属于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多元化的人了。本文只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略论一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可能是古往今来划分“君子”与“小人”的公认标准了。只要你堂堂正正,不怀阴德,就是一个“君子”无疑,反之,就是“小人”。
然而,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也是丰富多元的。处在这种环境里的人自然也就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了,仅用“君子”和“小人”的概念来区分的话,恐怕还难以涵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际关系的多样化,人之本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时是“君子”,有时是“小人”,今天是“君子”,明天是“小人”,此地是“君子”,彼地是“小人”的事多了去了。不能一概而论。但万变不离其宗。“君子”总归是“君子”,“小人”难免不是“小人”。归纳起来,无非有以下之表现:
“君子”坦荡正直,“小人”曲里拐弯;“君子”光明磊落,“小人”阴险毒辣;“君子”与人为善,“小人”与人为恶;“君子”助人为乐,“小人”助纣为虐;“君子”言行一致,“小人”口是心非……
列举了这么多“君子”与“小人”的表现形式和本质区别,仍觉意犹未尽。因为这种现象实在是俯拾皆是,屡见不鲜。有些“君子”和“小人”其实就在你的身边,甚至你就是被“小人”诬陷侵害过的“正人君子”。“君子”和“小人”见诸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是堂堂正正地做一个“君子”,还是戚戚惶惶做一个“小人”。完全取决于自己。
“君子”和“小人”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但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外因看,由于受社会环境影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候“君子”可以变为“小人”,有时候“小人”也可以转变为“君子”。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那些“儿子斗父亲”“学生打老师”“夫妻闹离婚”的怪事,都是受当时形势环境的压迫所致。儿子、学生、妻子原本也不是什么“小人”,可为了表示自己多么“革命”就要同被打成“反革命”的父亲、老师、丈夫划清界限,于是就违心地当了“小人”,干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不耻之事,后悔莫及。就现实来讲,一些人今天是老板,财大气粗,贷了款借了钱都能连本带息按时还上,信誉没得说。可由于没有把握好,企业跨了,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和私人债务,一下就变成不讲信誉的老赖、“小人”。有些人原来是“小人”,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可后来由于受到某种教化而顿悟,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立马他又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君子”。当然,从本质上讲,这种人就是一种十足的变色龙式的“小人”,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君子”,要算也只能算是个“伪君子”。这与“真小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从内因来讲,有的人骨子里就有“小人”的基因,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做的那些恶事是“小人”所为,所以,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悔改之意,死心塌地地要做“小人”。你有什么办法。
一个社会,既有“君子”又有“小人”是很正常的一种形态,“君子”与“小人”同生共存,才是这个社会应有之态,缺一不可。“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对立统一,相伴而生,相互制衡的特殊关系,有“君子”就必然有“小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无法改变。只是多与少,强与弱而已。如果一个社会“君子”多“小人”少,那这个社会也就是一个正直无私的社会,他的运转也必然是正常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社会环境也就会被污染得小一些。如果一个社会“小人”占了上风,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又居于重要位置,能够呼风唤雨,左右社会发展方向的话,那这个社会的运行就会受到各种阻力的影响而放缓发展速度,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君子”和“小人”的多寡绝对是一个社会重大的原则问题,不可小视。否则,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明智的做法是,决策者、管理者,应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教育人们争做“君子”不做“小人”,多做“君子”之事,少耍“小人”聪明,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和一种“君子”扬善抑恶的正能量,使“君子”之事大行其道,“小人”作恶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样,社会上的假货、有毒食品、各种形式的骗子就会受到扼制,社会的发展进步就会少一些阻力,多一些动力,少一些干扰,多一些支持。
新闻推荐
9日下午,《大黄蜂》票房突破5亿,创下近10年来1月份进口片首周末票房最佳成绩。口碑方面,北美上映后烂番茄新鲜度达到93%,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