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规则教育的第一步

烟台晚报 2018-12-26 08:49 大字

宫学萍

最近总能看到这类新闻,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无赖。比如,没票也要赖在靠窗的座位上不走;或者为追星买了头等舱,看够了拍够了起飞前再退票。一位传媒工作者朋友,写了长长的文章,苦口婆心地叮嘱各位父母,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按规矩办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动,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这些建议当然都是对的,绝对没有问题。但是还不够。那些关心教育的爸爸妈妈,懂得要让孩子懂礼貌、守规则,实践中,却又常常会演变成“缺了一半”的规则教育:让孩子仅仅成为规则的服从者、被限制者、被约束者,而鲜有机会体会到自己是被规则保护的。

这种事情常常发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平日里我在楼下晒太阳,就经常会看到一两岁大的小宝宝们,在一起争抢东西。什么玩具、零食、滑板车、还有路边捡来的花朵和小石块,反正什么东西他们都能抢起来,哭得满脸鼻涕眼泪。一旁照料的父母家长呢?息事宁人的多,明确规则的少。反正十有八九,我都会是听到被抢了东西的孩子家长,特别好心地劝说自家孩子“要懂得分享”,“就给小朋友玩一下吧,没关系的”……这就是一个特别糟糕的规则教育,这样的家长就是在用自己行动告诉孩子———耍赖皮,有好处。

处在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正好是处在各种有关“我”的意识的形成过程之中,我的身体、我的情感、我的物品……“我”要开始管控我的世界,“我”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每每涉及到有关物品的归属权利,也正好是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起“谁的东西谁说了算”的这样一个最为基本的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小孩子首先需要明确地感知到“我的东西,别人是不能随便动的”;然后,他才可以很自然地去遵从“反之,别人的东西,我也是不能任意处理的”;再然后,才是“公共区域的物品,先到先得,后来的人要等待”,等等。

我家的两个小朋友在三四岁的时候,在公共场所玩耍,哪怕只是一根小树枝,只要是看到别的孩子先拿过的,就都先会过去问一句:“我可以玩这个吗?”如果碰上对方不同意,她们也就只能很不开心地走开,绝对不会去动手硬抢,更不会哭闹耍赖,因此常常得到周围大人的夸赞。每每遇上别的小孩儿要玩她们的玩具,想吃她们的点心,我都会尊重她们的意愿,给或不给,分享或不分享,都是她们自己的决定。甚至于,有好几次,我都因为帮助孩子“抢”回了被别的孩子拿走的东西,而深深感受到在场其他家长的鄙视。管他们,鄙视就鄙视吧。当初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把内心的“规则观”建立得太过扭曲。我当然不想她们乱动别人的东西,但背后的原因,却不希望她们仅仅是出于害怕惩罚,或渴望被表彰,而是出于一种不必多说的习惯,习惯了“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主人,每个主人都有自己天然的权利。”

而那些在规则问题上仅仅是被家长单方面限制、约束和强调“不可以”的小孩子们呢?在他们长大之后,常常要么就是变得越来越善于耍赖、越来越喜欢不讲理,要么就是成为了讨好者,各种规则的奴仆,面对他人的欺侮和侵犯,只会忍气吞声,缺乏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

让孩子懂得,规则是同时约束大家也是保护每一个人的,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规则。

新闻推荐

周村经济开发区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检查活动

本报讯12月21日,周村经济开发区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检查活动。活动中,各专业安委会、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首先到齐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