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识白蜡烛无关“教育成败”
黎青 作□然 玉
近日杭州一所小学教科学的孙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全班95%的同学不知道白蜡烛,甚至有的孩子说是塑料条。不仅如此,孩子们对生产队、台式电脑等词语也很陌生。老师在讲台上划根火柴,就有胆小的女生逃到了教室外。不认识蜡烛,是因为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
笔者认为,“全班95%孩子不认识白蜡烛”这一“惊人”发现,只是再一次迎合了公众关于现在孩子“脱离生活、没有常识”的刻板印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世界,如今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很少接触到白蜡烛。因为没见过,所以不认识,这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无论小孩还是大人,知识的生成都不是自动的,只能通过专业教育或生活经验习得。
不认识白蜡烛,不会给孩子们的生活造成任何风险与不便。作为过去的实用性质的日常生活用品,白蜡烛也没有太多历史文化价值和文明象征含义,值得为之著书立说、郑重宣讲。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是自然而然之事,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
“常识”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集合。上一代人也许从小就了解白蜡烛能照明,现在的孩子也许要稍大点儿吃顿烛光晚餐才知道这回事。在一个白蜡烛应有场景几近消失的年代,吐槽小学生不认识白蜡烛,实在是太牵强了。知识的传承,本身就有着“优先级”和“紧迫性”的区分,白蜡烛显然不属于迫切需要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即便是常识教育,也要讲究取舍、排序。因为小学生“不认识××”就大惊小怪、惊呼常识教育失败的论调,恰恰违背了知识传播和教育教学的内在客观规律。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20日从公安部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国公安机关2018年开展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以来,截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