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大花 杨俊富

济宁日报 2018-12-21 10:23 大字

“一碗狗肉汤,暖和一个冬”。这是家乡关于狗肉的一句谚语,是对狗肉在冬天对人滋补的赞誉。

在我的家乡,历来就有冬至前后吃狗肉的习俗。这个习俗,书上记载是从汉代开始的。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不仅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还浑身燥热,在这寒凉浸淫的季节,不觉有一丝暖意,于是对狗肉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御寒的习俗。“夏补三伏,冬补三九”,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在冬至前后吃狗肉进补为最佳时节。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吃狗肉,是儿时生产队炖的大锅狗肉。那个香哟,现在回想起来,都会流清口水。

那时,生产队几乎每年到了玉米灌浆的秋季,都会隔三差五地分炖狗肉吃。那狗肉的来源,是村里的一些农户家的狗,经不住饿,去偷啃集体地里玉米包而丧命的。那个年月,人都吃不饱,就更别说牲畜了。可怜那些狗,它们不晓得生产队每年到了这时节,都会安排几个基干民兵,扛着火药枪,白天夜晚地守护玉米地。谁偷啃玉米包不长运气,被扛火药枪的人撞上了,就得吃上十几粒铁砂,被拖回养猪场,剥皮,开膛,然后被吊起来,经受柏树桠熏烤,最终被剁猪草的砍刀剁成一小坨一小坨,与橘柑皮一道,放进那口煮猪食的大毛边铁锅里,舀满一大锅水,用文火炖上三四个小时,直到全村子溢满惹人流涎的狗肉香味时,队长会敲响那口吊挂在晒场边大皂荚树上的钟,敞开嗓子重复喊道:今天晚上养猪场分狗肉,各家各户都有份。声音被对门的山梁挡回来,回荡几圈,才消散。队长的嗓音比喊出工时要洪亮,洪亮中还透着几分压抑的欣喜,这欣喜自然是被狗肉的香味熏出来的。队长的声音一落地,村子里便会东一声西一声传出阵阵狗吠,这些声音好似在为同伴哀嚎。接着,那些田埂上就有人影晃动,纷纷往养猪场涌来。

分狗肉最是考验掌勺人的手艺了。全生产队三十多户人家,每户人口多少不一,必须尽量分得公平,让大家无怨言。因而,每次分狗肉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保管员周三爷掌勺,多点少点大家都不会计较。分到最后,大多会剩下一碗汤,周三爷会分给那几个留下来观望的人,然后把最后一勺剩汤灌进自己的嘴里,再慢条斯理地解下油亮亮的围裙,端上自家的那一份狗肉汤,最后一个离开。

一次我同婆婆走进养猪场分炖狗肉,看到钉在土坯墙上的花狗皮,很像我家的大花,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等分到一洋瓷碗狗肉汤回到院前竹林时,我更感觉到不妙,心竟砰砰乱跳起来。以前每当我走到竹林,我家大花就会呜呜地摇着尾巴跑来迎接。今天跑到哪里去了?我冲院里唤了几声大花,不见一点动静。想起钉在养猪场墙上的花狗皮,恍然明白了。我为我的大花成为那晚全生产队人的盘中餐伤心地哭了。我坐在竹林里,曲着背把脸埋在双腿之间,汪汪嚎啕。家人从没见过我哭得如此伤心动情,惊慌了,都来安慰我,连哄带劝把我弄回家,把一碗狗肉全让给我吃。我怎么吃得下呢?我怎么忍心吃我家大花的肉呢?我不停地抽动着双肩。

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安慰我说:大花自己不争气,怪哪个?做狗,也要做得有骨气啊。不然,命都保不住。

父亲的话里 ,充满了悲和痛。

父亲的这句话,我一直铭刻在心。

前些年,家乡小镇上一个有经济头脑的火锅店老板,开了专门卖狗肉的火锅店,每年一整个冬季,店里都是食客爆满。由此,在乡村里还带动出了一批养狗专业户。“冬至到,狗肉肥”,一到冬至,那些养狗户的腰包也肥实起来。

苗青摄影

新闻推荐

我的运河情结

王琪我的故乡是大运河畔的一个小城,生在运河旁,长在运河边,吃的运河水,每天一睁眼看到的就是那百舸争流的大运河,也就不免有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