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让女儿学会成熟地去爱 □ 百合花开

甘南日报 2018-12-18 09:08 大字

女儿长大,图书馆里藏秘密

从上小学起,女儿就喜欢看书。我家附近的图书馆是她每周都会光顾的地方。上高一在学校住宿后,女儿每周五晚上才能回来,但她去图书馆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前些日子,女儿在图书馆认识了一个梦想考上北京大学的高二学长。

从那以后,我发现一向不太注重外表的女儿开始变得爱打扮了。每次去图书馆之前,她都会精心捯饬一番:换上漂亮的衣服,在脸上有痘痘的部位涂上BB霜,还要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我感觉有点反常。

一天,我也去图书馆借书,惊讶地发现女儿和那个男孩手拉手坐在一起。“女儿恋爱了!”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她变得爱打扮了。可她才16岁,刚上高一,高中阶段对人的一生来说多关键啊,怎么能谈恋爱呢!冲动之下我想冲上去把他们分开,甚至呵斥女儿一顿,可转念一想,女儿已经是大姑娘了,这么鲁莽地当众出她的丑,会引发什么后果实在难料,很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适得其反。我强压心头的不快,决定先不惊动女儿,书都没借便悄悄离开了图书馆。

女儿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对著名作家龙应台非常崇拜,很喜欢她的作品。于是,我开始花心思读女儿正在看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书中有段内容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儿子在假期和她(作者)会面时,愿意把所有时间交给朋友的儿子,和她对坐于晚餐桌旁却默默无语,眼睛盯着手机,手指忙着在手机上发消息。女儿在这段内容后面写了批注:自从我住校之后,每周回到家,和妈妈的沟通越来越少。我发现很多时候妈妈和我不在一个频道上……

是的,自从女儿上高一住校后,每周五晚上回来时基本都到11点多了,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可一开口总是那么几句:“你想吃什么?”“干净衣服放在床上了。”“早点休息吧!”除了这些,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和女儿聊。16岁的孩子在想什么?她怎么看事情?她喜欢什么?这些问题我好像从未问过女儿,女儿也从未主动说起过。究竟是从何时起,我和女儿之间变得这么生疏了?但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图书馆里女儿和小男生牵手的那一幕刺痛了我的心,我决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重新认识16岁的女儿。

家书沟通,走进女儿内心

我到学校找女儿的班主任,了解女儿的情况。

班主任说,我女儿最近上课总是走神儿。老师提问她,她的回答漏洞百出。同宿舍的同学则反映,女儿放学后经常和那个高二学长出去……听到这些,我心急如焚——高一是为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假如因为恋爱落下功课,以后将很难补救!

班主任看我一脸焦虑,对我说:“不能光知道着急,得有适当的对策才行。这个年龄的孩子,感情处于朦胧阶段,作为家长首先要多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平稳过渡。孩子的情绪得到抚慰,情感有了寄托,‘早恋’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我很认同老师的说法。

周五晚上,我去接女儿的时候,提前了一个小时,专程去校门口的文具专卖店,给女儿买了她曾和我说过的她非常喜欢的一种笔记本。等女儿一出校门,我就把笔记本送给了她。女儿很意外,因为这种礼物我只送过女儿一次。

在车上我问女儿这周有什么收获,学校又发生了什么新闻……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居然和女儿聊了一路。回到家,我拿出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跟女儿说:“咱们也学学文中的母亲和孩子,来个36封家书如何?”女儿反问:“妈妈,你愿意听我说吗?”我说:“当然愿意呀,而且妈妈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妈妈知道,你在校住宿后一个人会遇到很多问题,肯定有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你把这些写下来,等咱们见面时给我。我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如何?就像从前,你和妈妈经常写字条交流一样。”

我的提议得到女儿的同意。

在家书中,女儿把她上高中以来的情况一股脑写了出来:最初不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后来又和舍友闹了矛盾,数理化的进度越来越快,理化两科勉强能跟上,数学却感到吃力,渴望有人能帮助她……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那位高二学长。

我把自己16岁时第一次喜欢异性,而且是一位年龄足可以当我爷爷的男老师的往事写进了家书。女儿看后,写下两个问题:1.妈妈,你为什么喜欢那么老的男人?2.妈妈,这个年龄段谈恋爱对不对?

我思考许久,决定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女儿。

那天中午我约了女儿吃饭。在饭桌上,我把自己的过往和盘托出。我说,妈妈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乡下的奶奶家。我从小就比其他小朋友敏感、要强。那时给我鼓励最多的就是那位很老的老师,只要一上他的语文课,我就特别认真。我的每篇作文都会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诵读。正是这位老师让我重拾自信。他让我在远离父母时,在异乡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到后来,我就天天盼着上这位老师的课。如果一天没见到他,我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失落。最后我诚恳地向女儿“请教”:“我的这段经历,在你们看来不知道算不算女生喜欢男生。”

女儿想了想说:“勉强算吧。”我说:“那你能和妈妈讲讲,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吗?现在有喜欢的人吗?”女儿顿时红了脸,结结巴巴道:“我……没有……也算有吧,我就喜欢和他一起讨论问题。妈妈,他长得可帅了,大眼睛好像会说话,特像那个男明星杨洋……”

听了女儿对那个男生的百般夸奖,我淡淡一笑,说:“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喜欢和被喜欢的权利。喜欢和被喜欢,也是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遇到的事情。”

“妈妈,你现在还喜欢那位男老师吗?”女儿问。

我说:“已经不喜欢了!当你长大一些,再回过头来看看,喜欢过的男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或者说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段小插曲。”

走出初恋,女儿更加成熟

每周的家书交流,拉近了我和女儿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我进入了一个16岁女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她的酸甜苦辣,读懂了她成长中的那些痛和累。

现在的女儿,一见到我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有说不完的话。

一天,我问女儿和那位学长相处得如何,“最近怎么没听你说起他呢?”

女儿说:“其实我们之间并不像你们大人想的那样。那段时间我数学很差,学长帮了我很多。我们也会在没人时偶尔牵一下手。有时我也会问自己,这样做对吗?自己现在有能力让对方幸福吗?我的学费、生活费、书费等所有花销都是父母给我,我自己没有任何经济能力。每当看到你和爸爸劳累的样子,我都有莫名的压力。思索很久之后,我跟他提议,让我们彼此都冷静地想一想要不要继续下去。”

女儿的这番话让我很震惊。我没想到,经过这件事,女儿居然获得了成长。

我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2》剧中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办婚礼的情节——当时老先生拒绝了牧师的陈词滥调,而是直接向老太太表白:“我身体比你好,将来肯定你会先走。这样对胆小无能又爱哭的你来说最好!等你先去了那边,你愿找个脾气比我好的就找,愿意等我就等。如果你等我,我就在你的墓碑上留个空白,咱们合葬……”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儿听,她听罢若有所思。

之后,我跟女儿聊起了爱情,我引用了龙应台在第11封信里对安德烈说的话:“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女儿则就这封信写了自己的感想:真正成熟的爱,是努力找到那个愿意包容你缺点,又能和你共同承担风雨的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去图书馆的时间从每周两次改为两周一次。现在出门,她也不像以前花时间捯饬自己了,脸上长出的新痘痘也不用BB霜遮蓋了。凭直觉,女儿可能失恋了。我“欲擒故纵”地在家书上给她留言:“宝贝,最近怎么不去图书馆了?是不是学长不理你了?”

女儿给我回复:“母亲大人,你这是明知故问呀!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尤其是在应该努力奋斗的年龄,更要集中精力去学习。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呀!”

我说:“亲爱的女儿,你喜欢把那个学长放在心里妈妈不反对,你甚至可以和他继续交往下去。”

女儿先说我是“戏精”,接着又跟我讲她是如何发现自己跟那位学长性格不合,如何在下滑的成绩面前感到自责。

我留言安慰她:“女儿,妈妈希望你能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我们都要相信,爱没有错,它能让我们更快地成长。如果你相信妈妈,妈妈愿意陪着你走过这段日子,看着你一步一步找到属于自己前进的路。”

“谢谢妈妈!我会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恢复自己原来的高度。”女儿回复。

我暗自欣慰,并不是因为女儿走出了初恋,而是因为她学会了成熟地去爱。这段经历,已让她悄然成长。

新闻推荐

蒲洁能化公司实施“745”安全文化管控体系的工作探究

张晓军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企业员工思想意识、安全观念、行为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