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小平您好全国人民共同的记忆 “小平您好”时代情感的由衷表达

华西都市报 2018-12-18 06:10 大字

“小平您好”时代情感的由衷表达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庆典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庆典活动中,参加游行的北大学生们打出一条横幅——“小平您好”,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

那一年,邓小平80岁,大学生们20岁左右。

当时,参与制作横幅的栾晓峰、李禹、郭庆滨、赵宝晨等人都是北大81级的大四学生。除了赵宝晨来自哲学系外,其他人都来自生物系。

栾晓峰回忆,9月27日,他们与群众游行队伍冒雨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预演。

次日,学校领导传达了国庆游行总指挥部的意见,认为气氛不够热烈,希望大家能够解放思想,以各种方法体现国庆的热烈气氛,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

“同学们接到总指挥部的意见后,就各显神通想办法。”栾晓峰说,9月30日晚饭后,他和同宿舍的于宏实、杜杰、郭庆滨开始讨论第二天游行的口号和标语。

当时,郭庆滨是生物系学生会主席,也是生物系国庆游行的总指挥,栾晓峰是班里的团支书,两人还是哈尔滨一中的高中同学。两人所在的28楼216宿舍,一直是班里的中心。赵宝晨是哲学系的学生会主席,和栾晓峰是从小学起就相识的好朋友,当天他也参与了讨论。

“常生、李禹和毛小洪,也来到我们宿舍。”栾晓峰回忆说,对于标语的内容,大家各抒己见。

谈着谈着,谈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到邓小平同志身上。经过反复琢磨,大家决定写“小平同志你好”,表达对领导人的敬意以及改革的拥护。

于是大家就行动起来。郭庆滨去系学生会办公室取来了做花用的绿纸,当时没有毛笔,书法较好的常生就用布头蘸着墨汁在彩纸上写下了六个大字,毛小洪还自告奋勇拿来了自己的新床单做衬。

几个同学立马把写好的字往床单上订,但发现床单长度不够,只能订四个字。当时已是党员的郭庆滨和预备党员赵宝晨,提议去掉“同志”二字,又担心不够严肃,提议把“你”换为“您”,大家一致赞同。

最后,横幅变成了“小平您好”。

当时,指挥部要求不准携带与游行无关的物品。最后大家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用一束彩花做掩护。

1984年10月1日凌晨4点,游行队伍进入现场后,李禹、常生、于宏实三个同学将横幅接了过来。

国庆庆典游行开始。

“经过金水桥时,常生、李禹、于宏实猛然将横幅高高举起并展开。”栾晓峰说,当时游行队伍一下就沸腾了,“我听到有的同学喊,小平同志看见我们了。”

李禹回忆说:“只见人群都在欢呼,我们就尽情地喊,尽量把横幅举得高些。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小平您好’会进入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激起很多人的共鸣。”

从此“小平您好”这句话和这张照片,成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记忆,成为一个时代情感的由衷表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施诗晨

新闻推荐

身边有孕妇 是一种什么体验

二胎政策放宽以后,身边朋友中多了几个孕妇。她们蹒跚的步履经过,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把话题转向了“怀孕”。我忽然觉得,原来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