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错过工伤申报期限职工该如何进行补救?

安庆晚报 2018-12-13 09:48 大字

【案例】

秦某是一家企业的操作工。2017年4月8日,秦某在工作中用手去拿塑机中的产品,结果被塑机轧伤了右手。在治疗期间,公司态度积极,不仅垫付了医疗费用,还预付给秦某2万元赔偿金,并说待治疗结束后双方坐下来协商赔偿事宜。秦某当时想,如果协商不好,自己再去申请工伤认定也不迟。2018年4月底,秦某治疗结束后,因双方就赔偿数额不能协商一致,秦某遂自行到人社局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人社局经审查后认为秦某的工伤申请已经超过了1年时限,因此作出了不予受理的决定。由于无法获得工伤认定,也就不能享受工伤待遇,秦某心急如焚。那么,劳动者错过了工伤认定申请期限,是否还有其他救济途径呢?

【评析】

首先,非劳动者的原因导致超过工伤认定时效的,仍可以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工伤职工本人申报工伤认定的,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即工伤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期间为1年。超过该期限的,劳动保障部门不再受理。当然,如果因有合理事由而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1年期限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一)不可抗力;(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三)属于用人单位原因;(四)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五)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因此,如果工伤职工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又不存在上述合理事由,那么劳动保障部门就无能为力了。

其次,工伤职工错过了的1年申请期限,虽然无法再获得工伤认定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可以通过提起侵权之诉的途径向单位主张赔偿。因为劳动者在劳动中遭受事故伤害,也属于侵权损害。《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本案中,秦某于2017年4月8日遭遇事故伤害,至今仍在3年的诉讼时效之内,因此可以到法院提出侵权赔偿的诉讼,要求公司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住院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

再次,工伤赔偿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而且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在责任划分方面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职工一旦被认定为工伤,不论本人对事故的发生有无过错,都可以获得全额赔偿。而在侵权赔偿中,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另外,在伤残定级、赔偿标准上,工伤案件和侵权案件也有所不同。本案中,由于秦某违反操作规程,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因此是无法获得全额赔偿的。

最后需提醒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误以为得在治疗结束后才能维权,结果因超过法定期限而难以维权。在遭遇工伤事故后,如果单位未主动申报工伤,劳动者本人一定要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获得更好的赔偿。潘家永

新闻推荐

驾驶员体检不能流于形式

□史洪举12月10日傍晚,记者从石家庄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12月9日发生在石家庄市裕华区谈固东街与隆泰路的一起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