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农时与习俗
小河东社区王明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乡间,只要提起这个“节气歌”来,即使目不识丁的小脚老太也能出口成诵,如数家珍。在过去的农耕时代,节气不仅用于了解农时,指导生产,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立冬萝卜小雪菜”,一到“立冬”,菜地里的萝卜就要赶紧收回来,如果哪家还幻想着继续留在地里让它们再长上二两,那么非吃亏不可。轻则冻伤口味大减,重则冻烂颗粒无归。收回家的萝卜要下窖,也就是在闲地里挖一个四方形的大坑,将那些粗壮整齐的萝卜放进去用土掩埋好,以后随吃随挖。这样存放的萝卜水分大,鲜度好,可以一直储存到来年春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既至,便有零星的雪花飘洒,大白菜已经收回来了,它将与萝卜一起成为农家冬季的主打菜。天愈冷,农人们的日子过得愈加逍遥自在。临近中午了,这才慢吞吞地挑起一担尿水,有一搭无一搭地去浇到麦田里,要不就去坡里把那些被雨水冲毁的地堰修整一下。这个季节的饭食也由一日三餐改成了早晚两顿——以前过苦日子时养成的思维很难改变。
民谚云:“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即是说“大雪”节气一到,用不了几天便会天寒地冻,让人在家“大老蹲(无法出门)”。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瑞雪兆丰年”,虽然大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坐在炕头上望着白雪皑皑的远山和积雪覆盖的屋顶,农人的心里十分舒坦。大雪可以冻死越冬的害虫,融化的雪水能促使麦苗更多分蘖,尽快返青。风停雪住的夜晚,农人们按耐不住心头的喜悦,踩着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地来到平日相契的邻居家,毫不拘束地脱鞋上炕盘膝而坐,一边抽着男主人递过来的旱烟丝,一边喝着滚烫的茉莉花茶唠家常。灶台旁,女主人在忙着炒花生,浓郁的香气从门缝里渗出,在村子上空弥漫。不过“下雪温温化雪凉”,雪后的天气定然会寒冷许多……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周礼·春官》)。”家乡人将“冬至”称为“过冬”,是一年中十分隆重的节日,素有“冬至大于年”之说。冬至的前一天称“鬼冬”,冬至日叫“人冬”。鬼神为大,所以“鬼冬”吃饺子,“人冬”吃包子。如家中有当年娶的新媳妇,则必须到娘家去叫回来过冬。一过冬就“交九”了,这天白昼最短夜最长。家里有老人的,就会坐在炕头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将老辈传下来的“数九歌”念给孙辈们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八九七十二,犁牛遍地是;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坡里吃。”那些细心的老人还会积雪化水,将其悉心收藏,据说用冬至日储存的雪水涂抹痱子,百发百中。
“小寒”一到,基本上也就进了腊月门。天虽寒,心却暖。农人们忙活了一年,盼的就是个年节。男人们开始频繁赶集置办年货,女人则忙着购买缝制大人孩子的过年衣裳。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走亲戚、看大戏……正月里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对年望眼欲穿。阳光温煦的午后,胡同里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劈柴声,各家门口散发着松木芳香的柴垛,将温暖着一个个幸福的日子……
时光流逝,这出节气舞台上的压轴大戏——“大寒”终于出场了。虽说这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但迎年的热闹氛围足以将任何寒气冲散。“噼——啪!”全心忙年的人们不知何时就会被突然响起的鞭炮声吓一大跳,旋即又心平气和地嘟哝一句:这些熊孩子!抢年过呢!说完便又低头干活,该忙啥忙啥了。也许傍晚会起风,吹折枯枝掀开草垛;也许半夜会飘雪,落满庭院遮住山野。但这一切都挡不住年的到来。正像诗人所说的那样:“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新闻推荐
活动主办人吕忠吉在镜头前下跪,双手合十致歉。视觉中国图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新北市八仙乐园2015年发生尘爆意外,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