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生死之间隔着一个ICU更累的却是“解释生死”

齐鲁晚报 2018-11-30 05:34 大字

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

不难想象,ICU的医护人员时刻都在与死神殊死搏杀,但这里仍然是每个医院死亡率最高的科室,因为选项只有两个,生或死。

在市立医院的ICU里,病患数量远远少于其他科室。而在ICU外,探视的亲属又远较其他科室多,焦虑、哭泣、暴躁、呆滞、无助被刻画在不同人的脸上,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不知道躺在里面的亲属能否绝境逢生。

今年春天,一位30多岁的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被送进市立医院ICU时,男子不仅浑身多处骨折,内脏也均严重损伤,更是因内脏出血而导致腹压过高,张文杰至今也心有余悸,“硬得像个西瓜,摁都摁不下去。”

这一次,又是十几个科室的专家会诊,虽然救治方案被很快确定,但大家都有顾虑,这名男子的病情过于危重,已基本被宣判死刑,一着不慎就会导致他当场丧命。此时,没有顾虑的反而是家属,他们已经对救治不抱有希望,认为医生们最后的努力也只是出于人性、医德而已。

主持会诊的院领导手一挥,说出了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的话“不考虑别的,救人!”手术很快按照预定方案开展,十几个位来自各科室的专家聚集在手术室里,按部就班,轮番上阵……

“通俗地说,我们是把他的腹腔切开,开展了各项手术。最大的难处是,由于腹胀得把他的肠子拿出来,暴露的(在)体外很多天,这就得保证它不能被感染,而且还得正常工作。”说着说着,张文杰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多学科协作优势,也是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胃肠科的专家把肠子取出来,再用保护性材料给它包住。几天后,等腹压降下来,我们又开展二次手术,把肠子放进体内。他的命就保住了。”

从医二十多年的张文杰说,促使他努力工作的是一种成就感,“救活一个人,那种感觉妙不可言,让你感觉你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值得。”

有成就,就有失落。“我们自认为自己看惯了生死,但其实不然,毕竟我们也是人,有情感。”张文杰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沉重,“有时,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不能挽回患者的生命。从医学角度说,这不是失败;从情感角度说,是失落。所以,在我们这里,经常会有医生或护士因患者不治而哭泣。或许也是因为,我们精疲力尽的时候情感也异常的脆弱吧。”

其实,每一个住进ICU的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都对病情做过最坏的预期,但出于对生命的渴望,每个人又都心存希望。但在不得不把实情告知他们的时候,医生往往成为这个捅破窗户纸的人。这个工作——让患者和家属接受死亡,无疑是极为艰难的。张文杰说,远比救人还要累,因为“心累”。

通情达理的人会接受医生的建议,然后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之下,有尊严地与自己的命运和解。

不通情理的人也不在少数,质疑和投诉还算得上是文明的发泄方式,有人也会当场破口大骂乃至拳打脚踢。有的人是因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下一时丧失理智,有的人则荒谬不堪。不久前,一位90多岁的患者因器官自然衰竭死亡,但家属却把主治医师投诉了,理由是“算命先生说老人能活到100岁。”

“很多人把医疗看成商品,我花了那么多钱,你医生就应该给我把病看好。”张文杰苦笑着说,“其实,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也不是神仙,人人都希望能妙手回春,但有时确实是无力回天。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患者有质量地生活更长的时间。医学界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才是医生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拾金不昧 重义轻利 这位店老板好样的

本报讯在火龙街道四联社区,开窗帘店的姚忙珍是个热心肠。提起她,附近很多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在周围邻居的心里,姚忙珍拾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