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闪辞”现象折射出敬业精神缺失
□李传营
近日遇到一位熟人,谈起目前的就业话题,他一脸愁容,问到缘由,原来是他小孩今年大学毕业才4个月时间里,竟然已经换了3份工作,现在仍然在家待业。由此我又想到了自己的一位同学,他小孩毕业已经6年了,其间换了十几份工作,而且去年已经成家结婚了,却仍然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现在也待在家里。有时笔者就想,这年头,难道找工作要比找媳妇还难?“找工作比找媳妇难”,这本是笔者一句打趣的玩笑话,但到网上一搜,还真有很多人有同样看法,有的说“先立业再成家,媳妇等等再说”,也有的大学生一毕业就领着媳妇找工作,自己找,媳妇也找,反正都没有以前找对方容易。不过,笔者在观察中也确实发现了一个现象,也就是笔者熟人提到的那样,很多求职者干个三日两早晨就走人了,而与前些年不同的是,并不是“炒鱿鱼”,而是“炒老板”!
由老板蛮横“炒鱿鱼”,而变成员工主动“炒老板”,这不几年的工夫,变化可真大,难道这是社会的进步?细想起来,可又没这么简单。有句古语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现在的求职者,拿着用工单位的工资,怎么就不能心甘情愿为人家做事呢?而且很多人都是干很短时间就选择“闪辞”。笔者苦苦想来,竟也悟出这么几点:
其一,匆忙就业,感觉与预期不一致,选择“闪辞”。
就业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理应慎重考虑和选择,然而,一到毕业季,初次择业的部分学生不免心怀无助和迷茫。学校迫于考核压力,催促快就业。身边也有许多同学已经捷足先登,提前就业。这样,在自身没有做好择业规划和选择方向的情况下,仓促把自己“签约”出去,入职后才发现和预期不一致,随即选择“闪辞”。
其二,家庭自身条件优越,就业心理不成熟,造成情绪化“闪辞”。当今的毕业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做学生时的优越生活或多或少地都沾染了一点娇纵心理,初入职场,环境改变,由于心理不够成熟,承受能力不够,不能正确处理同事、领导之间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自身家庭条件好,辞职后经济压力不大,选择“闪辞”。
其三,录人单位宣传不实,择业者感觉有被骗成分,选择“闪辞”。“招聘”和“应聘”就如同“攀亲”,理应坦诚。可个别企业为了招到更好的人才,不惜夸大企业宣传。但新员工入职后,却发现,兑现福利没那么高,工作强度没那么低,劳动环境没那么好,待遇保障没那么多,以至于造成了空口承诺,落差太大,选择“闪辞”。
辛辛苦苦选择一项工作,干不了几天就走人,这里固然有着用人方做得不够,或者是求职者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等原因,但剔除这些客观因素后,谋职者主观因素也不容小觑。依笔者认为,这“闪辞”现象里更多的是充分折射出了部分择业者敬业精神的缺失。
有些求职者,理想过于丰满,既要求福利待遇好,也得希望管理人性化,还得作息时间、劳动福利有保障。这些其实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企业也是靠赚钱生存的实体,且不说这些要求很难统一达到,即便是能够达到这些条件的单位,但由于求职者自身心态摆不好,完全以附加条件作为选择企业的唯一标准,那么也许之后你又会觉得这个单位人际关系不好,交通不便等等,让自己觉得不能忍受,导致再一次辞职。所以,要懂得没有哪个单位是十全十美的,福利好的也许管理非常严格,管理很人性化的也许对业绩要求很高,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运作模式,作为职员要做到的首先要学的是适应,而不是一味地挑剔企业的不足。再者说,作为一个真有理想抱负的谋职者,有问题的企业或许才是真正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你的能力不是体现在让一个好的企业正常运转,而是能把一个不好的企业做大做强,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成就感。而这,恰巧需要的是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所以,求职者不妨先抱着不论满意与否先坚持干下去再说的想法,既是给企业一个交代,更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1日讯(记者范彩霞通讯员陆永文姚聪聪)近日,河东一名酒司机醉酒后开车闯祸,不但不知反省,还动起了“顶包”的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