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老家的房子 □吴胜恩

来宾日报 2018-11-26 10:01 大字

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我在县城接上一位以前经常去我家玩但多年不见的朋友一同回乡下老家玩。当车子沿着弯曲的水泥路向老家行进一个多小时后,我在路边的一栋楼房前停车,告诉朋友已经到家了。朋友很惊讶:“以前来不是要两三个小时吗!不是还要爬一个陡坡吗!”我调侃他平时不关心农村发展,并告诉他以前去的房子已经变成老房子了。

趁着弟弟杀鸡做晚餐的时间,朋友叫我带他去后山的老房子看看。在这个已经成为养鸡场所的老房子,说起以前我们经常只能靠炒黄豆送酒的光景,朋友竟然还记得每次酒后不管天气冷热我都带他去山沟里冲凉的地方,让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晚餐的时候,朋友问我父亲:“你们家到底住过几栋老房子?我目前已经到过三栋了。”老父亲就自豪地细数,说如果不算以前和我爷爷一起住的房子,我们家已经住过五栋房子了,朋友惊奇不已。自然,接下来的话题大多与我家的五栋房子有关了。

我家的第一栋房子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那时候,老家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茅草屋,即在半山腰的平缓处平地基,然后就地取材,用木头搭架,竹篱笆作隔断,茅草盖房顶,有的三大开间,有的两大开间,甚至有的只有一个开间。父亲说建这栋茅草屋既是出于无奈,但也是他早就盼望的事。父亲成家后的头几年,是与爷爷及他的兄弟姐妹将近十口人生活在一栋三大开间的茅草屋里,他很想出来自己建房住,但那时实行集体生产,作为家中老大的他得承担抢工分养家的重担。后来有一天,村里有人因为放火烧坡开荒造成火灾,全村十多栋茅草屋全被烧毁。父亲也就借此机会自立门户,自建了他人生的第一栋房子:一栋三开间的茅草屋。建这栋房子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出生几年后父亲又拆老房建新房,因而我对这栋房子印象不深,但从以前母亲对父亲自立门户时没有分到哪怕一口锅的唠叨中记住了这栋老房子的简陋。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已经几年,父亲也开始有能力和时间来建设我家的第二栋房子了。父亲建成的是一栋三大开间的木头瓦房,用木头作架子,四壁和房间隔断以及二楼楼板也都是用木板镶嵌而成,房顶盖青瓦。这也是老家当时比较普遍的建房模式之一。还有一种泥墙瓦房模式也深受欢迎,即筑泥墙作四壁和支撑,房间隔断、楼板用木板,房顶盖瓦。当然也还有部分木头茅草房或泥墙茅草房,但大多是因为瓦片还没有烧制好而盖茅草作为过渡之用。我向朋友吹嘘在第二栋房子生活的故事。那时,每到寒假我们都要上山砍很多的木柴搬运到家堆成小山,努力备足全年之用;到了暑假,有时和父母去离家几公里的田地将农作物背或挑回家,有时在早上赶几头牛上山看守,度过枯燥而又责任重大(防止牛吃庄稼)的一天;即使待在家里也不会闲,要么去挑水或去疏通那条经常断流的引水渠道(一种将竹子的竹节凿空后一条一条架接引水的设施),要么就协助用石磨磨一些粗粮或用碓舂米。那时没有电,晚上就是一盏昏暗的煤油灯解决吃饭、看书、脱玉米粒的照明问题。到了80年代后期,我们在离家两公里的山谷安装了一个可供两三个小灯泡照明的微型水力发电机,虽然早晚要去开关或经常要跑去处理故障,但我们毫无怨言甚至心生欢喜。说起这些往事,朋友调侃我:“你竟然有这么多成长中的烦恼呀。”然后趁机拿酒安抚我。

我家的第三和第四栋房子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负担,父亲决定举家搬迁至几公里外的责任田边去住。父亲在责任田往后山一百多米处先后建起了我家的第三栋和第四栋房子。第三栋房子为过渡阶段的泥墙瓦房结构。三年后,父亲又在旁边建成一栋水泥混砖结构的两层楼房,这是我家的第四栋房子。在这里,我们几兄妹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独立房间,可以在电灯下看书,可以听听收音机、录音机等电器设备了。当时,随着面向农村的各种设备不断面市,我们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如省柴灶和沼气池的推广应用,减轻了上山砍柴的负担;通过购买胶管自行解决引水进家,则免去了挑水喝的劳累;耕田机、打米机、打浆机等机器应运而生,让养牛看牛、磨米舂米成为了历史。而经过门前的那一条沙石公路经常有车来车往,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信息,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更加重要的是,由于靠近了责任田,我们就有条件合理地规划利用好责任田进行生产,做到一年四季田地不闲置,努力提高生产效益。说到责任田,弟弟就埋怨父亲,说他搬迁时思想与时俱进不到位,当时就应该在责任田边建房子,害得那些年每有东西搬运都挨人工负重上下那一百多米的陡坡,甚至连买来的自行车、摩托车都很难骑进家,想做些农产品交易也不方便。朋友也插话说以前他来我家时最怕那条上坡的小路,喝酒醉了他爬不上去,也下不来,要下也是滚下来。说完大家都笑,因为他曾经挨摔跤过。父亲讪笑说,那时主要是担心在路边住不安全,并说这一百多米总比以前的几公里好多了。我因为已参加工作长期在外,不怎么在乎房子离田地的远近,但在家劳作的弟弟对父亲的解释不以为然。我知道弟弟在每一次挑东西爬上这段陡坡时,都在下决心要搬到田坎边去住。

果然,到了21世纪初,弟弟在责任田边新建了现在的这栋三层楼房,即我们家的第五栋房子。那个时候,为了更加方便生产和进行农产品交易,老家已经普遍流行搬到自家的责任田边或公路边新建楼房了。这些新建的楼房大多都是自行设计的“直筒房”,但房间足够,有卫生间,有厨房,有电有水,楼顶还有晒谷坪,很实用,也很方便。饭饱酒足之余,叫朋友去冲凉,他竟然提议再去老房子旁的山沟里冲凉。我说:“你想历史倒退呀,以前是因为引水进家的水管水量不大冲凉不过瘾,才带你去山沟里冲凉的。”弟弟也劝说:“现在家里有自来水,有卫生间,有热水器,哪还用像以前那样去山沟里冲凉!”他只好作罢。确实,近些年来,随着老家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家有的东西老家大多数人家也几乎一应俱全了,热水器、电饭锅、冰箱、彩电、摩托车等设备已经是标配,许多人家还购买了小轿车,生活甚至比城里人还好。以前的贫乏生活谁还想回去呢?也不允许再回去了。

当晚,弟弟在家门口自己种的一大片甘蔗地里砍了几根甘蔗给我们“醒酒”。朋友一边吃甘蔗一边问我弟弟是否还有建新房子的打算。弟弟说他以前建这栋房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房间布局不够合理,外观不够漂亮,加上住了好多年也有些陈旧和落伍了,打算这几年再承包那些外出务工人家的土地多种些甘蔗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然后再卖掉那批长大了的杉木树,就有充裕资金再建一栋漂亮的别墅型房子了,到时欢迎我朋友再来作客。

第二天,我带朋友去参观我家第一栋老房子的旧址。和村上其他搬迁走的老房子的旧址一样,上面已经长满了和周边一样的杉木树、桐油树、茶树、珍珠李等经济作物。朋友说看不出以前的痕迹了。后来他发现了一片仅存半边的旧石磨,说可惜缺少另一半,不然可以拿回去当古董保留。返回来的路上,看着充满生机的群山中若隐若现的山村楼房,我们都在感叹农村这几十年来的快速变化,并猜想也许用不了多少年,这些楼房也要被更加漂亮的诸如别墅房代替,最终也要成为老房子,而类似于以前茅草屋里的生活,已经注定成为历史,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新闻推荐

P2P车贷三季度交易规模同比降62.3% 以租代购成发展新契机

回看P2P车贷近几年的发展脉络,其中布满了野蛮生长的行业乱象,也伴随着不断的自我改进与成长。进入2018年,这一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