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夫妻起纠纷,丈夫5次起诉离婚莱城区人民法院城西法庭坚持规范办案:一场离婚“拉锯战”结束了
□记者 耿昭
根据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近3年来,全市法院共审结离婚纠纷3719件,呈持续攀升的势头。这类纠纷常常是法律问题、情感问题的“集合体”,处理起来难度不小,这不,莱城区人民法院城西法庭就接到了这样一起棘手的离婚案。
难言是与非
今年7月份,一纸离婚诉状递到了莱城区人民法院城西法庭。开庭之前,法庭依法进行调解。在调解现场,当事人双方情绪激动,互相指责对方是“骗子”。
原来,两人在2014年通过婚介所介绍后结婚。他们都是再婚,婚前和婚后初期感情还是挺好的。可婚后2个月,女方抑郁症发作了,矛盾也由此产生。男方声称女方隐瞒患有抑郁症的事实,属于“骗婚”,两人因此分居,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而女方也细数男方的“骗子”行径。她说,在婚前,男方曾“忽悠”自己买了一份保险,保险受益人写的男方的名字。更过分的是,男方还偷偷地把提成揣进了腰包;在她生病住院期间,男方没有尽任何身为丈夫的责任,反而以付医药费为由,将结婚时的彩礼钱要了回去……
双方说到动情处,或唉声叹气,或嚎啕大哭,或横眉冷对,或声色俱厉,到底谁骗了谁呢?反而成了一笔笔的“糊涂账”。
离婚“拉锯战”
“这已经是第5次了!”负责这起案子的法官石倩说,“我们庭的法官几乎都接过他的离婚案子。”
2015年6月,男方第一次起诉要求离婚。开庭后,男方可能受人“指点”变更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婚姻无效。“女方虽然患有抑郁症,但抑郁症并非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两人的婚姻不符合婚姻无效的情形!”法庭依法驳回了这一诉讼请求。
2015年年底,男方第二次起诉离婚。“男方对女方婚前患有精神疾病及服用何种药物等均是知情的,其以女方隐瞒婚前患有精神疾病为由请求离婚应不予支持”。法庭依法宣判不准离婚。
2016年10月,男方第三次提起离婚诉讼。“双方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女方患病期间,男方更应该多尽扶养、照顾义务,只要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好是完全有可能的”。法庭再次依法判决不准离婚。
随后,男方提起了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17年10月,男方第四次起诉离婚。开庭前他擅自出国打工,庭审时,男方本人并未到庭,也未提交书面意见,因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应当本人出庭参加诉讼,故法庭依法按撤诉处理。
今年7月份,男方打工回来,第五次起诉离婚。之前,女方一直不同意离婚,这次在调解中改变了想法,提出“想离婚可以,不过要给数万元的补偿”的要求。
破镜终难圆
“夫妻感情是否破裂是判决是否准予离婚的依据,从这两人的情形看,双方已分居满两年,和好如初、继续共同生活估计不太可能了。”石法官说,“可是判决离婚简单,化解矛盾,根除纠纷不容易。”
本案不同于一般的离婚案子,女方患有抑郁症,情绪特别激动,必须妥善处理,既要保障婚姻自由,又要有利于对患病一方的治疗和生活上的安置,所以调解结案成了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而调解过程中最终的焦点落在了男方给女方经济补偿的数额上。数额低了,女方认为不能弥补自己受到的伤害,不会同意;数额高了,超出男方的承受范围,调解也不会成功。“对双方来说,这段婚姻就像一个枷锁,与其选择互相折磨,为什么不选择早点结束,然后各自开始新的生活呢?”在石法官细心的引导下,双方当事人平息了激烈的争吵和指责,思考起现实的问题。双方律师和家属也十分认同石法官的观点,主动在一旁做工作。最终,双方确定了合适的补偿数额,自愿离婚,其它事宜双方互不追究,这场离婚“拉锯战”在调解中画上句号。
情与法之间
据了解,城西法庭所接到的案件中,离婚案件占比超过30%,这与城西法庭特殊位置相关。法庭管辖的区域大,基本涵盖了整个市区,人口超过40万,人口密度大,矛盾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市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案件常常牵扯财产纠纷,矛盾非常尖锐。
同时,在市区,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参差不齐,但对案件的关注度非常高,每当开庭,旁听席常常坐满了人。许多案件面临的是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如何体现法律的威严?如何彰显法庭的公正?如何在庭审中化解矛盾?如何令旁听者心服口服?这些都考验着法官们的业务能力以及驾驭庭审的能力。
城西法庭始终把规范化建设放在首位,以依法办案、实在办案严格要求,坚守法律底线,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今年以来,城西法庭已经接收各类案件888件,办结782件,结案率达80%以上。
记者手记:?
让情感的归于情感,让法律的归于法律
在记者看来,这个案子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情与法的冲突。
如果法庭简单地判决离婚,可能产生不好的舆论导向,夫妻一方遭遇困难,另一方马上起诉离婚,婚姻关系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家庭问题或许会演变成社会问题,这与法不和;如果法庭简单地判决不离婚也不妥。婚姻已经存在不可化解的矛盾,不离婚,又情何以堪呢?这对夫妻双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是不人道的。还好,通过法庭的调解,男方如愿离婚,女方得到补偿,矛盾最终化解。
采访中,法官不断提到“规范”二字,令记者印象深刻。法庭,处在矛盾漩涡的中心,当事人针锋相对,言辞激烈,要谴责、要吐槽、要倾诉、要发泄,都是常见的情形。可法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当事人的情绪所左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结局不仅符合法律的规定,也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这场情与法的冲突,最终尘埃落定了。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赵生杰通讯员刘媛)2018年11月20日下午,阎良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育龙来到辖区北屯街办秦家村帮扶对象张学林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