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篡改生产日期何以病根难除 话题榜
■ 刘晓钧
又有超市因员工给食品更换生产日期被曝光了。11月15日,上海市民方先生称,他在盒马鲜生上海大宁店购买胡萝卜时,发现有工作人员存在更换生产日期标签的行为。方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在看到工作人员做完了整个撕标签贴标签的过程后,在垃圾桶内捡拾到被更换的标签,被更换的标签上显示,其生产时期并非当日,而是9日、10日、11日的。
18日,盒马鲜生大宁店回应称,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流程上有违规操作,自行打印了标签,自作主张的员工已经被开除。而后又改口称,责任应由管理团队承担,取消对一线员工的惩罚。
超市临界食品生产日期被篡改后以新货售卖,似乎已经是业内潜规则,只要搜一搜关键字,就有一大堆这类新闻排队出现,且涉及全国多地。这就像酒店员工用一条毛巾擦脸盆、擦马桶、擦水杯一样,这种“惠而不费”的工作流程深得商家青睐,屡被曝光仍整治无效,到底这是员工个人行为还是商家普遍的管理漏洞甚或是管理层授意,其实大家心中有数。
迫于舆论压力的道歉很容易,想从根本上整治很难,正如有的酒店一边道歉,一边把曝光自己丑事的客人拉进黑名单。原因很简单,因为服务员打扫卫生这件事,基本上无法从头至尾进行监督,除非服务员随身带着摄像机,否则谁也不知道到底是用什么东西在擦杯子。超市散装食品的管理也是这样,若不是有顾客凑巧看到,旧的日期标签一扔,就不知道那些蔬果、面点和冷冻食品是什么“底细”了。
散装食品一直是超市食品监督管理中的难点,尽管《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但是谁来监督、怎么监督呢?对超市管理层来说,利益最大化才是他们永远不变的追求,而基层员工也难保有过关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过去那些被曝光的超市,一般都是被顾客举报或者由市场监管人员突击检查发现的,但这些与“运气”有关的途径,都无法成为管理的常态。那么该如何监管才能杜绝这类问题呢?或者说,我们只能依赖监管吗?监管部门到底有多大的精力能对每家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盯住不放呢?
不久前国内一些五星级酒店因卫生问题被曝光时,有旅客说到,在国外一些国家,即便是家庭式的小旅馆,也能做到干净卫生,让人住得放心。说到底,优质的经营环境一方面依赖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从事什么行业,服务于怎样的岗位,就要对这个岗位负责,对顾客负责,这不仅是一种文明,也应当是一种行业文化、职业习惯。而一方面则是用严厉的处罚兜底。尽管监管无法对任何问题都能事先预防、事中管理,不过一旦发现,依据现有法律也能对无良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让商家不敢无视法律,不敢无视消费者的利益。
而在国内超市篡改食品生产日期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处理结果,几乎全部是罚了点钱,而盒马鲜生目前的处理方式仍然是“非常惭愧”“内部加强管理”的表态。
优质的经营环境一方面依赖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一方面则是用严厉的处罚兜底。尽管监管无法对任何问题都能事先预防、事中管理,不过一旦发现,依据现有法律也能对无良企业给予沉重的打击,让商家不敢无视法律,不敢无视消费者的利益。
新闻推荐
11月19日无人机航拍的事故救援现场。记者从河南省平舆县委宣传部获悉,19日上午7时27分许,在大广高速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