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扩大防护罩,让儿童远离猥亵

半岛都市报 2018-11-19 05:49 大字

保护儿童权益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将通过网络实施“淫秽”行为纳入刑法打击的“猥亵儿童”范围内,拓宽了儿童保护的范畴,让未成年人受到更坚实、更有力和更全面的保护。

□史洪举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第十一批指导性案例,对检察机关办理性侵、虐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办案指导。其中,骆某猥亵儿童指导案例进一步明确了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实施非直接身体接触的猥亵行为与实际接触儿童身体的猥亵行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可认定构成猥亵儿童罪(既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保护儿童权益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有必要对儿童权益进行严格保护,放宽“猥亵儿童”的认定标准,让儿童权益受到全方位、全覆盖式的呵护。

在传统法律理念和司法实践中,均将猥亵儿童罪中的“猥亵”认定为具体的接触式行为,即只有行为人实施了客观具体且与被害人有肢体接触的抠摸、亲吻等淫秽行为,方属于猥亵儿童。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的“猥亵”认定标准已经有些落伍,不能有效打击侵害儿童权益这一违法行为。当很多儿童成为网络控、手机控时,在好奇心驱使下,会通过社交软件与不特定的他人交往、交流、见面。这样就导致其处于比现实世界更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面临不法分子侵害的可能性加大。很多未成年人防范能力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沦为“待宰的羔羊”。

具体到骆某猥亵案中,被告人骆某以虚假身份在QQ聊天中对13岁女童小羽进行威胁恐吓,迫使其自拍裸体图片传送给其观看。可以说,在这种通过网络实施的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一些受害儿童可能根本不知道何谓“猥亵”等危害自己身心的行为,甚至在好奇心驱使下不知反抗,或因恐惧不敢反抗,不敢告知家人。其监护人也可能重视现实世界中对儿童的呵护,而忽视对网络方面的管理,不能及时发现受害儿童的异常,以致其长时间遭遇侵害。

互联网不过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媒介和工具,并不能因披上了网络外衣而否定某种行为的违法性质。在猥亵儿童犯罪中,亲吻、搂抱自然属于猥亵无疑,面对面强迫裸露身体也属于危害性质相同的猥亵。那么,通过网络对儿童实施相应行为的,虽然没有与儿童有实质的身体接触,但不能否定其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将通过网络实施的“淫秽”行为纳入刑法打击的“猥亵儿童”范围内,显然拓宽了儿童保护的内涵和范畴,让未成年人受到更坚实、更有力和更全面的保护。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22版

新闻推荐

师兄的书法梦

考驾照时,遇到一位昔日的师兄,在训练间隙中,我们相互攀谈,也就知道了这位师兄的一些陈年往事。当初,这位师兄在师范读书时被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