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医疗信息频遭泄露,谁让患者隐私“裸奔”? 话题榜

济宁晚报 2018-11-14 08:49 大字

■本报评论员 陈曦

前脚刚走出医院大门,后脚就被推销电话骚扰了,这样的奇葩事儿,你碰到过么?北京市民王先生向媒体吐槽,爱人生完孩子后,刚出院就接到给孩子剃胎毛、拍满月照之类的电话。而在那个医院生孩子的人,很多都受到过类似的骚扰。据某医生透露,肿瘤科更是医疗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有的患者一天接到好几个电话,大都是抗癌药物或保健品推销电话,产品价格不菲,但效果近乎安慰剂,患者损失很大。

众所周知,患者留在医院的信息,不只包括姓名、年龄、手机号、医保号、身份证号等常见隐私数据,还有就医经历、病情状况、诊断结果等特殊敏感的医疗资料。医院本该竭尽所能地确保患者个人信息不被批量泄露,但现实却是信息泄露事件一再发生,精准推销的电话总能恰逢其时地找上患者,让人不堪其扰却又无可奈何。即便有的患者想要“打破砂锅”追究是谁泄露了自己的隐私,却常常是无功而返,推销商不肯透底,而院方也装聋作哑。

在一些被曝光的医疗信息泄露案中,“内鬼”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他们的身份可能是医护人员,办公人员,清洁人员等,甚至是见习学生,但作案的动机都是一样的,就是“有利可图”。在商家的糖衣炮弹之下,想想举手之劳就能换来真金白银;而信息卖了一家还能卖下一家,再下一家,似乎是无穷匮也,他们就控制不住内心膨胀的欲望,兼职当起了医疗“信息掮客”。他们未尝不知道医规和医德均要求“对患者的隐私保密”,也未尝不清楚“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站在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被畸形的“冒险精神”鼓舞着,可能一念之差就成了“内鬼”,而这种灰黑生意做得久了,更是越陷越深,直至难以自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医疗信息泄露都是“内鬼”在作祟,有些医院没有“内鬼”,照样爆出了泄露丑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医院信息系统防护能力太弱,完全敌不过“黑客”的攻击,患者隐私被轻而易举地窃了去,放到信息黑市上分门别类,高价叫卖。“黑客”固然可恨,可是院方也不是没有过错,没有责任。事实上,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对患者信息数据的保护并不上心,不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在信息安全设备的改进和网站漏洞的修补上。出了事,一味地谴责“黑客”太坏太不要脸,而不去反思自己为什么没能扎紧信息篱笆,织好隐私防护网;结果就是各类隐患依然顽固地存在着,下一次又不知道被哪位“黑客”羞辱一番。

维护医疗行业的信息安全,需要医疗机构真正重视起来,不仅应从加强医规医德教育入手,防止内部人员变“信息掮客”,而且还得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防攻击能力,警惕“黑客”利用漏洞作案。此外,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亮剑”,对患者隐私批量泄露事件严查深究,分清责任,开具罚单。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由法院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维护医疗行业的信息安全,需要医疗机构真正重视起来,不仅应从加强医规医德教育入手,防止内部人员变“信息掮客”,而且还得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防攻击能力,警惕“黑客”利用漏洞作案。

新闻推荐

播撒法治种子 普法走进校园 万秀法院开展“平安校园,青春护航”普法活动

本报讯为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万秀法院少年法庭充分发挥青少年维权岗的积极主动性,2018年11月2日下午,少年法庭“法官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