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分级,避免伤害升级
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既是立足现实的需要,也是着眼长远的必然。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安排,尤其是精细化的种类划分与性质界定,为采取精准而高效的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堂吉伟德
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官网获悉,广东省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此外,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发表贬低或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行为,属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11月13日《新京报》)
校园欺凌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若是预防不及时和治理不到位,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给当事人身体和心理带来难以平复的创伤,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从治理角度看,因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知偏差而造成措施针对性不足,是目前亟待补上的短板之一。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对待校园欺凌上的“重热轻冷”,重视拳打脚踢、掌掴击打等肉体伤害行为,以及敲诈、强索金钱等财产侵害,而忽略了给同学取侮辱性外号与喝骂,传播关于受害者的谣言等软暴力,这种失衡造成了校园欺凌治理的先天不足。
与硬暴力不同,软暴力对孩子的自尊心和性格的伤害也非常大。现实中,对软暴力的认知缺位,已然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后果。比如,有的孩子长期受侮辱性外号之欺,会产生极强的抵触情绪,可部分老师或校方管理人员认为没有显性伤害,要么轻描淡写地安慰一下,要么一笑了之,甚至认为被侮辱者小题大做。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敏感、叛逆、自控力也偏弱,若不能及时加以干预和引导,就可能导致欺凌升级。
要想真正实现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治理,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各类表现,对政策进行细化,如此才能让各方责任更加明确,措施也才能更有效。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既是立足现实的需要,也是着眼长远的必然。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安排,尤其是精细化的种类划分与性质界定,为采取精准而高效的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广东版“实施办法”还明确了主体责任和具体的惩戒措施,除了政府部门职责外,还有政府部门和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监护人的责任,加之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专家,对辖区内学校的学生欺凌进行专项调查与评估等其他配套性措施,如此精细化和专业化治理前景令人期待。
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工作,单靠一纸文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不过,从治理能效上看,种类划分和性质界定具有基础性功能,只有确保其科学合理,才能做到精准而高效,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只有找准了病症才能“对症下药”。
新闻推荐
国家网信办近期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从10月20日起,已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