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APP泛滥 怎能把学生当羔羊
□杨玉龙
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在一些高校,原本为方便师生、提高效率的信息化手段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却出现了过度倾向: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
(11月10日新华社)
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手机APP进入校园,也促进了校园的管理。但是,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跑步一个APP……如此种类繁多的APP让大学生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使用,也同样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干扰。
大学强制使用APP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利,把大学生当成了牟财道具。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打着为了教学、校园管理的旗号,很容易让大学生就范。尤其是一些APP使用还与学分挂钩,更会让大学生“无力还击”。而这些APP一旦被各类商业广告侵入,无疑就是对大学生权益赤裸裸的侵害,也就背离此类APP的初衷。
规避强制使用APP裹挟大学生,一则须有完善的规矩。有专家直言,APP进高校应有严格的规定和审核程序,校园APP中可以出现一些图书、公益活动的推广,但不应出现商业广告,更不能出现借贷、收费服务等内容。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须为高校推广使用APP立好规矩,谨防不良APP扰乱教学秩序,侵害学生权益。
二则须净化APP市场。目前大量APP进高校,从本质上而言,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商业模式,为避免乱象的存在,也就意味着不能只有教育部门一家发力,市场监管跟进很有必要。既要保障市场上APP的整体质量,对于进入校园的APP更须加以监管侧重,对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予以清理,以防范APP误人子弟。
三则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学校过多的APP强制使用,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比如,要求学生下载多款APP难免会倒逼其提高手机档次;还如,会增加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培养更多“低头族”;再如,也会把负担转嫁给家长等。因此,在推广使用APP上,高校应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总之,让智慧管理更民主、更科学,APP也须用得其所。
新闻推荐
京梧市场周边仍存在 “马路市场” 市民心声:希望有关部门治标治本
新兴二路京梧里路成了“马路市场”。本报记者卢海燕文并摄有关部门对京梧市场周边乱摆卖现象进行过多次整治,脏乱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