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鉴”第10个“双11”来临 被改写的不仅是数据
11月9日,机器人有序分拣快递新华社发从5200万元到千亿元级销售额,过去9年的“双11”用爆发式的增长证明了线上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互联网的土壤上,技术、物流、营销、金融等领域不断创新,
培育出了成熟的电商市场和全球最大的购物节。对第10个“双11”,不少人不仅在等待被改写的数据纪录,也开始思考这10年中技术的迭代、行业的创新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技术迭代
指纹刷脸支付成主流机器人自动投递货品
行业创新
从折扣季到新零售走进数字经济时代
消费升级
从5200万元到千亿元品牌暴增选择多样化
从5200万元到千亿元级销售额,过去9年的“双11”电商购物节用爆发式的增长证明了线上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互联网的土壤上,技术、物流、营销、金融等领域不断创新,培育出了成熟的电商市场和全球最大的购物节。面对正在到来的第10个“双11”,不少人在等待下一个可能被改写的数据纪录,也开始思考这10年中技术的迭代、行业的创新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技术创新引领支付便捷智能
几天前整理杂物时,杭州居民方敏在抽屉中找到了一件形如U盘的“老物件”,勾起了她多年前的回忆。“大概10年前,我上大学期间这可是网购必备的‘神器’。”
如今,这个叫作“U盾”的工具已成为“双11”支付方式之变的鲜活注脚。曾经繁琐的安装驱动、下载证书等环节,如今已简化为指尖在屏幕的轻触。
支付宝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移动支付开始迅猛发展。移动支付在“双11”总交易中占比从2014年的43%猛增至2017年的90%以上。
根据预测,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的指纹和刷脸支付将在今年“双11”成为主流。具有安全性高、耗时短等特点的支付方式已成为消费者“秒杀”抢购的首选。
业内人士认为,10年来“双11”助推了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让移动支付在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认为,近年来电子支付从保障交易顺利完成的一项业务,变成了线上商业模式闭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入口,支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将成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来源。
“爆仓”时代已渐渐过去
在集中爆发的快递业务量面前,物流的发展曾像一个疲于奔命的追赶者。但随着智能物流的建设,“爆仓”被提及的频率正在逐年下降。
在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圆通物流分拨中心,这里每天分拨的各类快递已达50万件。在轨道上不知疲倦运行的350余个机器人取代了“双11”原本的“人海战术”。这些机器人在分拨点集中,由人工将快递放置在运输托盘上,经过扫码区域确定方向后,机器人会自动将货品运送至不同的投递格口。
菜鸟网络高级技术专家李建军表示,9月启用至今,这套系统分拣准确率几乎可达100%。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下单一秒钟,物流几个月”的情况已获得了很大改善。“目前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快递数量,并且进行相应准备。”
在海淘加入“双11”后,物流的效率不止考验着快递公司,也对海关的通关效率提出了新挑战。“通过大数据监控等新的监管方式,现在通关效率可达到秒级响应,高资信企业的通关时间可缩短到每辆车一分钟。”杭州海关工作人员秦途捷说。
从商业创新走向产业数字化
自阿里的数据显示,2009年的“双11”,淘宝仅有27个品牌的产品上线,但今年“双11”这个数字将会达到18万个。从预售情况看,预售额突破1亿元的品牌就有10余家。商品品类、品牌的爆发式增长使得选择更加多样化。
网易考拉方面表示,现在许多电商购物节已不再简单的是“爆款”的狂欢,消费者更愿意借助促销节日,买到性价比更高的日用品,同时尝试更多精选、高品质的新商品。
淘宝总监靳科表示,电商产品1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品类和用户结构的不断丰富使消费分级的趋势愈发明显。“但消费者追求品质的趋势没变,我们觉得在每一个细分层次,消费升级的趋势同样存在。”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电商购物节代表的消费互联网持续增长趋势深度影响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十年·热词
从买买买的冲动到“吃土”的窘境
从“买买买”到“剁手党”;从“败家”到“秒杀”;从“拼团”到“提鹅”,“双11”因为每年层出不穷的热词平添了不少文化符号,加之自带互联网传播特点,这些热词也在一个侧面记录了10年“双11的转变。
不少淘宝老用户表示,初识“双十一”大多有冲动的“买买买”经历,才让他们发下“再买剁手”的“毒誓”,“剁手党”由此出现。
如果说“剁手”折射的是一种冲动消费后的懊悔,2015年前后出现的另一个词——“吃土”则反映了集中消费后的一种窘境。来自福州的淘宝达人“单纯天才”参与8年“双11”,消费超3万元,大数据显示超过了99%以上用户。“吃土倒没有,靠吃买来的零食度日倒是成了有几年12月里常发生的事。”
还有大量的热词与“双11”的玩法有关。如2012年前后出现的“秒杀”。阿里方面表示,起初的“秒杀”基本都是单一商家的促销行为,原本也就是针对几件商品的限时促销。但随着商品品类和用户数量的大幅提升,“秒杀”背后考验的是运算能力。
数据显示,2017年“双11”,支付峰值突破25万笔每秒。支付宝方面预计随着扫指纹、刷脸等生物识别技术运用比例提升,“秒杀”将会变得越来越快。
津贴、红包、积分、能量……这些名词也相伴或相继出现在10年来的“双11”中,简单的减价打折被这些高频词“演绎”得格外复杂。
根据淘宝大数据分析,今年“双11”消费主力人群仍是80、90后,从2015年后,90后消费人群开始超过80后。互联网一代成为消费主力让大量互联网热词由此派生。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语言学博士徐毅发表示,如果没有“双11”,或网购还未如此发达之时,也许我们关于“购物”使用的词汇会非常单一,但伴随电商发展而来“买买买”这样的词语都比原来的购买有了更多情感,承载了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征。
十年·故事
少女变宝妈购物车里眼影变纸尿裤
“双11”已迈进第十个年头。十年间,马云感谢过的中国妇女们将天猫“双11”销售额从5200万拉到了1682亿;很多人、很多事都在改变,当初熬夜买衣服的少女已结婚生子,唯一不变的是记忆,是网购衣服上弥留的烟火气。
精华、眼霜、面膜……蒋林念叨着这个“双11”要购买的商品,虽然在去年收快递时,男友已提醒过明年少买点,但随着“双11”的临近,购物车里的东西还是在不断增加。
这是蒋林第6次在“双11”买东西。
“六年来,与年龄一起增加的是购物车结算金额,”蒋林打趣。在这期间,她也从校园走向了社会,从孤身一人到已有结婚打算。六年来,蒋林“双11”购物的最大变化就是商品越买越贵。现在的她,买衣服总是会选择承受范围之内最贵的商品。这种消费观念也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她们早已改变了单纯买便宜货的想法,在“双11”选择高质量的品牌消费。
吴茜现在在一家银行当柜员。自从前年有了宝宝后,生活中除了工作就是围着孩子转,连“双11”都变成了婴儿用品“囤货节”。这原本是她买衣服和化妆品的节日,但孩子生下来后,那年的“双11”,她只是买了大堆的纸尿裤和奶粉。现在吴茜的“双11”购物车里,孩子的各种东西还是占了一大半。
事实上,吴茜只是伴随着“双11”十年,成为从少女变宝妈的中国女性网购消费者中的一个缩影。在社交网络上,“吴茜们”晒出的“双11”购物清单反映着她们生活轨迹的变化。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现在的双十一跟单身汉已经没多大关系了,还没来得及脱单,就要忙着去下单。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消费没有降级,套路却在升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