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在路上,我们记录着这座城市

济宁晚报 2018-11-08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 宋娜

“在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人和事,享受着与这座城市近距离交流的幸福。”一次采访中出租车师傅的这番话让我感触良多。作为一名新闻人,我的幸福和他们是一样的,拥有着对生活、工作最朴实的热爱,走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感知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洞察着社会的冷暖。只不过,现在的我比他们多了一个传达声音和思想的平台,多了一份传媒和监督的责任。

在路上,7年前入职的演讲中,我曾写下了这个题目,今天再次放在这里依旧心潮澎湃。有人曾说:“记者是永远激情燃烧的职业。”的确,也正是最初的那份热爱与执着,带我一路奔跑在新闻的路上,绘出人生路上一幅幅弥足珍贵的采访地图和思想地图。

“我只是想找一份安逸的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这是一位考了五年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面对生活最直白的回答。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如他一般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秉持着种种错误的就业理念,非国企、国家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不就业的心理,将自己的前程和热忱断送在等待和无奈中。这也是我在晚报完成的第一篇深度报道《在路上》……它让我看见了现阶段一些大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我只为见孙子一面。”在观音阁敬老院,一位70 多岁的老奶奶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平常的心愿,足足等了3个多星期,腿脚不灵便的她一次次被公交车、出租车“视而不见”。采访当天我望着老奶奶堆满泪水的眼睛,有种哽咽的声音在空中呐喊:城市的灯火阑珊处,还有多少这样的老年人?除了熙攘的人群、冷漠的街道给予他们的还有什么?

“一张信用卡欠款10多万,我有5张信用卡……”这是很多“90后”真实的负债记录,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的负债问题成了一种隐形风险,并伴随着当前不但增多的违约账单与铺天盖地的广告传单,愈演愈烈。在本地普惠金融的调查中,我试图透过金融本身看到更多的内容,连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形态与商业形态,看到金融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快速财富增长同时,也为让越来越多人在透支风险。

在与现实的一次次对话中,我了解、感悟、思索着这座城市,看见灯火阑珊处的那些故事、那些人。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社会的问题和经济问题总是“如影相随”,社会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这样那样的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延伸总会看到各色各样的社会问题。在采访中,我逐渐学会了从经济的视角观察与思考社会问题,用民生的笔触报道与采写经济类新闻。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庆幸自己能用口和笔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时代影像,传达着新闻现象背后社会、经济、文化的思考。在一次次与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近距离地接触中,感悟着新闻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新闻推荐

区工商局召开职工大会 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媒体记者余坤洋)11月2日,区工商局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会议传达了10月25日国务院安全委员会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