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领钥匙搬新房 哈西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敞亮

阿坝日报 2018-11-05 09:08 大字

■记者 才格增

“水草肥美的草原呦,又大又宽一望无际;为了和平和幸福,大家举杯尽情相叙。”10月27日,悠扬的蒙古长调在109国道旁的都兰县哈西娃村飘荡,为什么今天大家都唱着欢乐的歌?因为41户123名哈西娃人全部搬进了村里投资3000万元修建的别墅。

早上六时天还没亮,哈西娃的村民们就在准备今天的乔迁仪式,宰羊、煮肉、熬奶茶、布置场地,大家一直忙到了中午。正午一过,全村人都身着蒙古族的节日盛装,聚集在了广场上,87岁的赛布腾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虽然腿脚不便,但也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现场。

“我们哈西娃人过去在草原上放牧,那时的日子多艰苦啊,我怎么都想不到,如今居然能搬进这么漂亮的别墅,这都要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感谢我们的村‘两委’班子!”赛布腾老人边说边举起了大拇指:“现在的生活真是顶呱呱!”

今天的乔迁仪式,已经让哈西娃村党支部书记温国忠期盼多年。“2010年,我前往华西村当面聆听了吴仁宝老书记的教诲,当时我在‘中国第一村——华西村’的广场上下定决心,打造‘高原第一村’。”

回村以后,温国忠就定下了由村集体为全村41户修建别墅的目标。温国忠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曾不止一次讲过:“我的奋斗目标就是让哈西娃村人人都能开上车、住上楼。”这句看似简单,却又沉甸甸的诺言在今天终于实现了。

领钥匙、搬新房,村民吴义走进敞亮的新居,不禁面露喜色:“这套168平方米的二层别墅,包括里面的电视机、电视柜、茶几、沙发还有大床我们都没花一分钱,不仅如此,未来的水、电、暖也都是免费的。”

但从吴义的儿子孙斌记事起,他的童年就是在蒙古包里度过的。“那会印象最深的事,就是牵着骆驼和父母四处捡柴火,有时候甚至要捡四五个小时才能捡够当天的木柴,可晚上一熄火,全家人又冻得瑟瑟发抖。”

小小的蒙古包,一度是吴义一家三口游牧生活的圆心,多少年里也是哈西娃人在草原上唯一的避风港。1998年,吴义家在羊圈旁盖起了两间草泥房,这在当时还是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能住上的房子。吴义回忆说:“草泥房住着虽然稍微暖和了一些,但地面还是坑坑洼洼的,墙面常年风吹雨淋出现裂缝,感觉房子随时都会塌了。”

转机发生在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温国忠带着吴义在内的17名党员在冬季牧场乌龙沟经过三天两夜的讨论,统一了党员们的思想,确定了村里生态畜牧业和枸杞农副业的发展模式。

但村民们还是有忧虑:“都去种枸杞了,家里的牛羊谁来管?”于是哈西娃的党员先行先试,成立哈西娃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将自家的牛羊作价折股,集中由部分牧户放牧,剩余的劳动力全部去种植枸杞,吴义家第一年就靠着种枸杞增收了8万元。

如今,吴义将自家的枸杞地全部承包出去,一家三口专心为合作社集中放牧。就在去年,他们凭着几年里攒下的20万元收入,又在草泥房旁修建了一排现浇房。吴义说:“现在房里铺的是地砖,冬天屋里烧的是暖气,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十年里,一个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村子也实现了无比华丽的转身。哈西娃村的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达到了2017年的3.98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负债2万元达到了3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多了,村民得到的实惠也更多了,如今村里为全村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还为60岁以上的村民每年发放6000元的补助,本村在外就读的大学生每年还可得到4000元的补助。

让哈西娃人都住上别墅,只是温国忠的一个小目标,他对村子的未来仍然信心满满,在他的规划里,柴达木黄牛养殖、冷水泉矿泉水、枸杞产品深加工和特色旅游等项目都将变成哈西娃人的摇钱树。

“哈西娃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离不开企业单位的援助,离不开村民的努力。”此次乔迁是哈西娃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扬帆起航的新征程,更是哈西娃生态畜牧业做大做强做优新的起跑线。“今后,我们将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力争让村民年年有分红。”温国忠说。

如今,哈西娃村实现成功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以合作社带动发展的绒山羊、枸杞、牦牛等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经营,为富民强村提供了强大保障。十年巨变,筑梦路上的哈西娃人正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原载于《柴达木日报》)

新闻推荐

大雾封山 (外三首) 那 超

神不想让人们看到他的容颜大山在偷笑我说神是白色的,他成了一片白雾山上传来鸟鸣,一声两声,又三声山里人看见树,看见风,看见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