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错过一站”变成“错过一生” 我们该做什么?
两个人的战争,让公交车驶上”死亡之旅“,十几个人不幸遇难。
今天,重庆万州大巴坠江案调查结果一公布,网上就炸了窝。各种指责如潮水般向涉事乘客刘某涌去,“你错过了4站地,我错过了一生”。指责女乘客野蛮自私、戾气太盛,当然没有问题,但问题仍有可讨论之处,比如司机究竟该如何应变?
即便“司机当班前夜饮酒搓麻”等传言已被证伪,也不能洗脱他的责任。如官方通报所言,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他未采取有效措施,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驾驶入职规定。”
对于已酿成的灾难和死难者而言,责任的厘清与追究顺理成章。但为长远计,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面对司乘之间不断升级的争执,我们该怎么办?
这一问题从此次事发后,就缠绕往复、言人人殊,很难有一个理想的答案。更多的,不外乎一种局外人的设想,“马后炮”而已。
然而,公共讨论的价值,正在于希望经由事后的分析研判,为迷茫、焦灼、愤怒的人们寻找一条更安全的路径。
一般而言,公交车作为一个小社会,多数时候是密闭的,人们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紧张,因而也容易爆发冲突。作为“掌握方向盘的人”,司机责在公共安全,但其实仍有很大的处置自由度。比如,主动在安全地带停车,报警或寻求其他外部援助;或者多一份忍耐,不予理睬与计较。这些都是有先例的。如果对重庆乃至全国的公交车司机做一个访问,相信遭遇乘客辱骂的司机不在少数。
这样讲,不是意在强调司机的忍让,而是要提醒一点:很多时候,事故就是因为你来我往的话语争锋逐步升级的。事件的起因小小不言,双方当然都该冷静些,但司机一方应更应认识到,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公共安全。
当然,要强调的是,司机的忍让并不意味着乘客可以为所欲为,必须要有来自外部的惩戒力量。如果只是给司机发“委屈奖”,而缺乏对刁蛮乘客的处罚,除了个案缺乏公平之外,也会传导给社会一个负面的信号。
这就需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公交安全,不能仅仅把类似的事件视为纠纷,而要提高防范级别。目前,北京那名用牛奶箱袭击公交司机的女子邓某被刑拘,罪名是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就对了。
此外,有人也提出,一些技术层面的完善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比如,在隧道、边坡、桥梁等潜在风险高的区域设置限速标识和降速装置,降低来往车辆车速;在道路中间增加隔离板、隔离桩、隔离带等,避免车辆冲出中心实线冲撞相向车辆;桥体护栏的材料、高度和强度应严格规范,护栏前应放置缓冲物。
至于乘客如何做,亦不言自明,一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冲动的魔鬼把人逼向绝地;再就是也不妨多管一些“闲事”,比如看到乘客一直与司机纠缠与互骂,尤其是在矛盾升级时,大可以出面干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确保自身安全,确保司机安全驾驶不受影响。
今天,一则旧闻又得以发酵。今年4月20日,一辆由湖南衡阳驶往长沙的长途大巴上,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冲向驾驶室,伸手抢夺方向盘,这时,一名乘客飞起一脚猛踹男子,化险为夷。我们固然要肯定这名勇敢的乘客,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此事存在一定的侥幸成分,比如司机没有受到影响握稳了方向盘。因为事后好的结果,就不顾客观因素鼓励其他乘客脚踹野蛮者,要谨慎。
相比之下,我更赞同这则新闻里司机和乘客的做法。9月19日晚高峰,武汉一辆555路公交车在正常行驶途中,一男乘客突然上前抢夺方向盘。“80后”女司机紧急一脚刹车将车急停,车上两名男乘客冲上前予以制止。20余名乘客的安全得以确保。
司机冷静但临危果断,乘客热心却不失理智,大家以最小的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保全了自己和他人。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新闻推荐
北京青年报官方微博11月2日消息,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女乘客刘某与男友在重庆万州区经营一家布艺馆,经营墙布、窗帘等布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