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有序的乡村 黄骏骑

安庆晚报 2018-11-01 09:48 大字

印象中的乡村,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它的精神内核是有规矩的,一切井然有序,和谐安详。

那时候,村庄很随意地分布在乡间,清一色土砖青瓦的房子,有的是祖上聚族而居留下的老屋,一二十甚至更多的农家集在一个村庄里,多以姓氏、地点命名,如“刘家老屋”“陈家桥”。叫“桂花树”,自然是因为那里有一棵年头很久的桂花树。房子显得有些老态,许多木质的门窗已开始露出倦容,风雨的侵蚀,虫子的粉蛀,在墙壁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迹。屋顶上的瓦沟里,长了不少瓦松,还有小树苗。上下几进的老堂轩,正面墙壁上写着“天地国亲师”,下面的香案上供着祖宗牌子。这屋子平时闲置着,只有在过年祭祖或红白喜事时才能用得着;有的是依山傍水的“独子家”,大抵只有一两户人家居住。为了耕作方便,有的农户干脆从大屋里搬出来,另择地基,将房子盖在田畴的空地上。在乡亲们看来,有高墙大院的,是“大户人家”。如有空隙地,邻里之间一般用竹子、木槿扎个篱笆。野蔷薇从篱笆里探出身来,柔软的枝条上,缀着一朵一朵细小的花,花粉红,细皮嫩肉的样子。唐人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枝蔷薇一院香”的诗句,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那时候,村庄是平静的。各家各户有个简陋的木门,高高的门槛,平时很少上锁,锁着的时候总还留出很大的空当,足足留够了鸡鸭们猫狗们自由出入的空间。每年春天燕子筑巢的地方也要留下,防止锁了门燕子飞不进来。木窗的方格纵横交错,把阳光划分成无数个细长的小条,散布在屋里夯实了的泥地上。家里的钥匙,一般都放在某个角落,要么从门外伸手就能摸得着,要么压在一块砖头或瓦片下。日子像流水一般平静,人们习惯了把钥匙就这么放着,尽管每家藏的地方不同,每个秘密却是众所周知的,也很少听说有哪家因窃贼丢失了东西。

那时候,村庄里弥漫着祥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而真挚。来了暴风雨,外面晒了衣被,主人在田畈上劳作,邻居的大妈赶紧帮忙收起来。有急事出远门,来不及跟自家孩子打招呼,就拜托隔壁的邻居照看一下,孩子当然也是“宾至如归”,心安理得地在邻居家吃喝拉撒睡。晚上出门看灯看会,就像黄梅戏《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夫妇唱的那样:“上屋的人下屋的人,夫妻二人去看灯,有劳你们照应门,看灯回来再感情。”端午节到了,谁家先做了香喷喷的小麦粑,裹了热气腾腾的粽子,一定会送给屋里的老人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尝尝。没有哪家关起门来吃独行食,那样会被村里人视为小气,被人瞧不起。哪家有婚嫁等喜事,村上的人都会登门祝贺。随份子的,主人家要挨家挨户请到,实在不能到场的,事后也要还礼。当然,村子里也有几个女人吵架的声音。但这并没有扰乱村子里的秩序。因为这一切原本就是村庄秩序的一部分。或许,缺少了这些,村庄的和谐就会被破坏。

那时候,乡村靠天吃饭是常态,一年四季,人们的各种农事生产活动,紧密依靠对节令气候的判断与把握。真的佩服我们的祖先是那么的聪明睿智,摸索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也许就是他们长年累月在田间劳作,吆喝耕牛转身之空闲,剔去锄头粘土之时刻,手托稻穗掂出轻重,耳听雪被下麦苗滋滋饮雪判断丰欠,一次次低头揣摩土地冷暖,一次次抬头用手指比划月亮圆缺,思忖、琢磨、总结,终于定下一个节气15天,还用闰月处理不好安放的日子。千百年来,古老的农历仍然服务村子里人们的正常生活,生老病死的仪式生活。二十四节气,则是维系他们日常生活的时间坐标。从“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事提示,到“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饮食养生;从“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的气象知识,到冬至的“九九歌”与梅花消寒图的驱寒游戏,父老乡亲祖祖辈辈就这样将对自然节律的感知与日常生活节奏,以及对生命的体悟融为一体,顺天应时,养德护生。

那时候,村庄的苏醒是从雄鸡第一声啼叫开始的。村庄在初升的阳光的抚慰下,很温暖。在这种温暖中,男人们扛起锄头,哼着山歌,走向田野。女人们在家点燃了炉灶,为男人和孩子们准备早饭。农舍上空升起缕缕炊烟,将家家户户的一天渐次展开。

从晚霞燃烧的那一刻起,村庄归于寂静,遍地的雾气氤氲而起,将暮归的牛群笼罩在村庄的背景中,若隐若现。村子里的几个“吊单鬼”(喜欢开玩笑,闹恶作剧的人)使了眼色,他们约定晚上要去“听墙角”。这种并没有恶意的听墙角举动,在乡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也是乡下人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给平淡无奇的乡村生活增加一些诙谐的色彩,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的恶作剧。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村庄的淡定,不会因为红砖别墅替代土砖瓦房而破坏,也不会因为耕牛变成机械,乡间阡陌变成宽阔的水泥路而改变它的属性。在我看来,勤劳善良的乡亲们,每个人都是乡村历史变革的传承者,乡村秩序一次次飞跃的见证者。

新闻推荐

骗子混进家长QQ群开口就喊“妈” 冒充子女要培训费,庆幸的是被家长及时识破

本报讯(YMG记者姜春康通讯员曹晓萍)父母在面对子女时,内心是不设防的,为孩子的教育做投资更是毫不吝啬。昨日,市民李女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