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打击霸屏,别漏了“帮凶”

半岛都市报 2018-10-24 05:48 大字

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用户手机号码信息,进而投放无法消除的“霸屏广告”,令用户不得不面对垃圾广告,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还潜藏着信息安全隐患。此种“霸屏广告”已涉嫌违法。对此不容姑息,应露头就打。

江德斌

一种以WiFi探针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广告营销设备悄然兴起,该类设备通过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收集用户信息。有些设备可以强制用户手机弹窗,并冒充已连接WiFi在微信置顶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狗皮膏药式”广告。一些公司则接入了百度、腾讯等公司的大数据库,为广告主提供用户画像,有的甚至“加一块钱”就可以直接提供用户的微信。(10月23日《新京报》)

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用户手机号码信息,进而投放无法消除的“霸屏广告”,时长达4个小时之久,令用户不得不面对垃圾广告,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还潜藏着信息安全隐患。显然,此种“霸屏广告”乃是滥用信息技术。不法商家通过与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合作,获取用户相关信息而牟利,亦属于侵犯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权。相关企业则涉嫌非法泄露用户隐私数据,埋下信息安全的“地雷”,对此均应依法予以禁止并处以重罚。

“霸屏广告”打着用户画像、精准定位、锁定用户屏幕等口号,看似是“高大上”的互联网营销,可实则是“手机牛皮癣”,将“精准营销”的经念歪了,对用户构成了骚扰。

“WiFi探针”收集到用户手机的Mac地址,本身或许不违规,但广告设备销售方未经用户许可,就通过技术手段向用户手机发送强制弹窗广告,以及设置无法消除的置顶WiFi,就属于电信骚扰行为了,这已经涉嫌违反相关法规。而且,无论是“霸屏广告”还是“强弹广告”都是采取技术手段恶意欺骗微信后台,还有可能被利用此功能植入恶意代码、木马病毒等,容易诱发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给用户造成不可预测的经济损失。所以,这种新型的“手机牛皮癣”不容姑息,应露头就打。

从报道来看,要知晓对应的用户手机号码,需要“通过正规的运营商大数据服务接口实现”,且“所有收集的手机号均是匿名的,不存在任何个人信息。只能通过运营商直接提供的营销通道到达客户”。由此可见,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实则成为了“霸屏广告”的“帮凶”,如果没有它们的配合,其功能也就难以精准实现。

因此,在依法打击“霸屏广告”的同时,也要严查相关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违法行为,追究其非法泄露用户信息数据行为。要求其停止此类合作项目,审慎评估大数据业务的风险性,制定最安全的信息数据保障措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恪守互联网隐私底线,不得再为了利益而随意开口子。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大学生下乡”

□孙秀岭据新华社报道,浙江省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相关政策衔接落实工作的通知》规定,自201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