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背锅人易,找负责人难”!滥用问责“五座大山”伤了基层干部
[摘要]滥用问责“五座大山”伤了基层干部
说起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能是最常见的形容,但最近部分一线干部反映,现在情形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来自上级部门的问责,确实帮助不少干部拧紧了责任“发条”,但由于部分上级部门避责不愿担当,追责不切实际,乱问责的“五座大山”已经压住了不少基层干部。
“五座大山”什么样?
——属地式问责,涉事者无论事发何地,户籍所在地都难“幸免”。
中部地区一位镇党委书记介绍,此类问题在信访领域尤为常见。 “还能怎么办?要么满足部分信访者不合理的要求息事宁人,要么只能截访劝访,风险很大。 ”一名干部无奈地说。
——职能式问责,无错部门“躺着中枪”。
一位基层环保部门干部介绍说,当地政府年初确定了污染减排的任务,但因为进度不理想,准备问责环保部门。 “影响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而问题出在一些手续卡在了相关部门,环保部门干着急也没办法。这怎么能把‘板子’都打在环保部门身上呢?”
记者调研发现,还有一类职能式追责,多以“领导小组”的名义推动。有的市县一级职能部门,借市县委、政府两办名义发文,在部门本职工作之上又搞出“领导小组”,还由主要领导挂帅。 “责任主体”由此摇身一变成为“督查主体”,一旦出了问题,专注追究事发地基层政府部门责任,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强压式问责,“额外工作”增添“额外负担”。
一些地方,上级偏好将各类工作尤其是一些临时化、项目制的工作责任强压给下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并以问责督促落实。
“上级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地方实际,让下级落实起来颇觉为难,因此被问责的干部难免心有不满,他觉得这不是他主观不作为的问题嘛!”中部的一名公安局副局长说。
——计时式问责,“刚播种就要收获”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
一些地方大力推动环境治理,但要求两三个月内就整改到位。不少工作,往往有其内在规律和时间周期,但在 “人定胜天”“办法总比困难多”“别的地方能完成,你不能说你不行”等理念自上而下灌输之下,一些基层干部浮躁焦虑的心理占了上风,顾不得工作的质量与精准程度,常常用心不坏却问题不轻。
——“背锅式”问责,为了“交差”找来“顶罪羊”。
民意汹涌时,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或者平息舆论,往往会选择“多处分几个干部”。南方某县曾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该追责的部门本来已经明确,但县领导认为问责范围不够广,不足以体现问责决心,无法交差,于是把本无直接关系的部门也列入了问责名单。
缺乏全面分析的笼统问责,最后容易变成 “找背锅人易,找负责人难”。
“五座大山”怎么搬?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文胜认为,建立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本来是层层传导压力、高效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各项决策在基层落地、让百姓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有效保障。然而,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中,从省到地市到县的各种考核普遍使用 “一票否决”,造成乡镇管理体制扭曲为“压力型”体制。
在陈文胜调研过的省份中,签责任状最多的乡镇足足签了51份,最少的乡镇也有36份。 “这么多的责任状,乡镇领导根本记不清都涉及哪些名目,上面发什么责任状就签什么。 ”陈文胜建议,界定基层政府责任范围,划分县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以及乡镇的权责,切实为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减负减压。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呼吁,对有问题的干部要区分问题的性质,给予相应问责固不可少,也应给予纠错的机会,形成问责、容错纠错和澄清有效协同的机制。
部分基层纪检干部也建议,应进一步推动甄别机制科学化,对问责事项的源头、过程及后果进行评估,并将纠错情况列入考量问责轻重的参考依据。
《半月谈》梁建强周楠高皓亮
新闻推荐
近日由韩东君、徐璐、王艺曈主演的赛车题材剧《极速青春》正在东方卫视的热播中,劲爆的赛车场面赚足了观众眼球,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