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在这里当村民真幸福!”
本报记者张江舟
“袁家村富了,我们这些周边村子的村民也跟着富了。现在以袁家村为核心的几个村子组成了‘袁家大社区’,在这里当村民真幸福!”东周村村民周秀玲说。
曾经是贫困户的周秀玲和老伴一度生活艰难。如今,她在袁家村的辣子铺里当起了工人。“我现在一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我老伴在村里有个摊点,做些小生意。一年下来,我们俩够吃够用,还能存下不少钱。”说起全家一年的收入,周秀玲很腼腆地笑了。她说:“去年我们家摘了贫困户的帽子,还盖了新房。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
让每家商户都吸纳贫困户就业,帮助他们脱贫,是袁家村“共同富裕”理念的一个体现。
“贫困户先入社、多入社,富裕户后入社、少入社”“不是让富裕的人更富裕,而是让不富裕的人变富裕”……按照这些思路,为了解决商户收入不均衡的问题,袁家村设定了经营户每年获得纯利润的最高额和最低保障额,超过最高额的商户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交给集体,由集体对达不到最低利润收入的商户补贴至最低保障额。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吸引着城市的商气、人气、财气以及庞大的消费群体。城市资源、资本、资金等生产要素不断向袁家村聚集。敬老院、县级中学、供水设施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落地,银行、电信、邮政陆续进入,率先在全省实现天然气进村入户……这些为袁家村就地实现城镇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富起来的袁家村现在又将目光投向了群众的幸福感。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出现的新情况,袁家村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构建有温度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村里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设立“明理堂”,塑造诚信文化、祠堂文化、民俗文化、书斋文化、乡贤文化,实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为构建和谐乡村探索出了新路子。
“老村民”安居乐业,“新村民”源源不断。只有286名原住村民的袁家村目前已经吸引了3000多名“新袁家村人”来到这里长期居住、生活、工作。为了吸引人才,袁家村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打造创业、创客、创新平台,鼓励当地、外地农民在袁家村创业,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创客、青年创业团队、文化企业、广告公司、建筑设计师等到袁家村创业。为了填补旅游项目空白,提升旅游品质,袁家村对艺术长廊、农家书屋、咖啡酒吧、创意工坊等新业态实体免收房租,还对一些前景好的项目给予补贴。
新闻推荐
有话要说李洋前不久,支付宝从200多万用户中抽取出一名幸运儿,命名为“中国锦鲤”,并提供了众多诱人福利,一时引起社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