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堵点”破解“痛点” 市安监局狠抓作风效能建设推进“三项整改”纪事
本报记者 任芳 培育一流营商环境,是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的先导工程,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锻造过硬干部作风的检验标尺。
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全市“三项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市安监局以效能建设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打通和破解群众企业遇到的“堵点”“痛点”问题,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
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各地区、各部门已出台了文件、制定了措施。但是如何让文件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还得靠具体的人来实施,体现到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管理人员言行上。该局牢固树立“寓服务于安全监管之中”的理念,从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入手,引导安全监管与企业发展同心、同向、同力,逐步形成了对立统一、安全发展的共识。
优化程序,方便企业。清理行政许可事项12项,对所有监管项目行政审批制作了“明白卡”和工作流程,下功夫杜绝“一事跑三次”的情况;关口前“移”,上门解题。深入矿山、危化等企业调研会诊,就地研究解决和明确行政审批事项,迅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使一些搁置几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政府出资,专家服务。成立了门类较齐全的百人团队专家组,制定了管理办法,组织专家先后就煤矿、危化、非煤矿山共126家企业进行了“会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降低安全风险;换位思考,积极引导。深入企业进行安全事故经济算账,以推荐先进管理模式、隐患排查等方式,晓之以理,引导企业规范管理。针对突出问题召开警示会,强化企业安全意识,为企业在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改治理工作中积极提供政策和技术服务,确保企业稳定发展,为企业保驾护航。
底子清、情况明,是效能建设精准监管的基础和起点。该局对直接监管的6377户企业逐一建立了基础信息台账,绘制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含危化品运输、油气长输管线)、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企业、重大危险源风险分布图,为监管、应急和服务企业奠定了基础;建立完善市、县(区)、镇(办)、村(社区)、企业五级监管责任网格,形成了安全生产责任横到边、纵到底、点到人;对所涉39部法律法规整理编辑成册,全市安监干部人手一册,形成系统、快捷的基础性工具资料;编制和推行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等10类企业模版化的安全生产检查手册,实行对表检查、对标执法,使安全检查全面、专业、精细、便捷,有效地克服了行政检查缺乏专业化的问题;下功夫制定一企一策,从20个重大危险源做起,对直管等级内企业内部的风险部位及危险源一一排列,并对应明确监管措施,建立起一企一策更加精准的管理合账,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并想方设法减少安全隐患,满足群众需求。以企业投资一般性建设项目为重点,转变安全许可办理过程中程序复杂、相互牵制、过程漫长的串联审批方式,通过提前介入、参与多评合审、多图联审、并联审批四项改革举措,整合优化办理流程,大幅压缩投资项目安全工许可办理时间,将投资项目安全工许可办理时限控制在45个工作日内,努力达到审批便捷、服务高效的目标;在“放”的同时衔接好“管”,将监管化于服务中,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全面推行安全监管清单制度,按照“凡进必受监督”和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要求,实现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无缝对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及时向社会公开随机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转变传统执法检查方式,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干扰,加快“双随机”执法检查事项电脑摇号系统建设,强化对执法检查事项清单、抽查对象主体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的动态管理和灵活运用,在涉企执法检查工作中率先实现“双随机”抽检全覆盖,抽检结果及时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示公开。
细化隐患排查,强化隐患整治,彻底改变隐患排查大数字、大类别、大政策的做法,建立到县区、到镇办、到企业的精准明晰的隐患台账,推进如期整改。今年以来排查隐患667项,完成治理480项;二轮排查治理正在有序进行中。采取季度分析、排序评比、事故提醒、重点治理、举一反三等措施,高效务实地进行重点问题监管,促进了危化、矿山两大高危行业高温汛期平安度过。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该局在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为全市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贡献了力量。
新闻推荐
以“回头看”力促“向前走” 市督导办已收152件问题办理回复,尚有16件将限时办结
本报讯(记者李渊)聚焦年度目标、聚焦重点项目、聚焦企业问题……10月15日,记者从全市经济发展督查指导领导小组第七次调度会...